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安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1台次,并作1~72个月的随访。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及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予以调整有关参数。1资料与方法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11.3)岁。其中冠心病27例、心肌病3例、心肌炎1例。心律失常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Ⅲ°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心脏起搏 阈值 变化
  • 简介: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和MRI扫描的安全性。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植入术后MRI扫描情况及起搏器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共447例患者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植入前56例次患者曾行过MRI检查;植入后9例次行1.5TMRI扫描,1例次行3.0TMRI扫描。扫描部位包括:头部8例次、肝胆1例次、脊柱1例次。扫描前后起搏器各项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RI成像清晰。随访至MRI检查后6个月,未发现起搏器工作异常及电量异常耗损。结论MRI兼容起搏器植入呈上升趋势,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患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MRI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在起搏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的常规性检查。

  • 标签: 起搏器功能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比分析52例女性与215例男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女组年龄(64±6)岁高于男组(58±9)岁;女组收缩压(164±26)mmHg高于男组(144±27)mmHg;女组总胆固醇(5.1±0.5)mmol/L高于男组(4.6±1.0)mmol/L;女组心胸比0.52±0.08高于男组0.49±0.08;女组高血压病史82.7%高于男组49.3%;女组伴有非心血管病比例78.8%高于男组41.4%;女组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11.5%低于男组31.2%;女组有吸烟史的比例1.9%低于男组65.1%.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两组在术后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病人的年龄较大,并存疾病较多,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结果表明疗效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女性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A型35例、Stanford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A型,1例为Stanford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随访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1年3月~2004年5月对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Bentall手术;11例行Bentall手术+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成形手术+全弓置换术+象鼻手术或降主动脉支架术(腔内隔绝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行Bentall手术+次全弓置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瓣动瓣置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成形术.出院病人由专人负责术后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术后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心功能恢复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正确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总死亡率为2.78%,其中急诊手术为12例,死亡1例,急诊手术死亡率为8.3%;择期手术24例,无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0,P=0.029和r=0.624,P=0.004,有显著相关性.主动脉阻断时间>100分钟和体外循环时间>200分钟与分别≤100分钟和≤200分钟的病人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出院35例患者全部接受术后康复治疗及中期随访.术后康复治疗3个月至36个月后(平均治疗9个月),31例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中30例(96.78%)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术前左室舒张未内径和与术后康复时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724,P=0.0016,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后康复时间呈负相r=-0.83,P=0.002,有高度相关性.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随访25.7个月.随访病人无心血管相关事件.结论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尽早手术治疗及减少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可望进一步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并可减少ICU插管时间.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大和左�

  • 标签: DE 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治疗 术后康复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AI起搏 房室传导
  • 简介:肌肉包裹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方法。意大利的Policlinico等医师回顾性分析了9例不适合夹闭和栓塞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他们对8例进行自体肌肉包裹治疗,对术后再出血率、死残率、动脉瘤大小和形态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评估。

  • 标签: 肌肉包裹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方法 死残率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戒烟依从性[90.32%(56/62)vs.75.00%(45/60),r=5.02,P〈O.05]、服药依从性[91.25%(73/80)vs.77.50%(62/80),x2=5.74,P〈O.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90.00%(72/80)vs76.25%(61/80),r=5.39,P〈O.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 简介:华法林(warfarin)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羧基化受到抑制,使其停留在前体阶段,从而达到抑制血栓的形成,广泛用于心房颤动、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治疗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一线口服抗凝药[1],但由于该药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电话随访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与预后,以期获得有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先天心脏病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与随访情况。结果VSD20例,ASD59例,PDA101例,PS29例,复合手术7例(ASD+PDA3例,PS+VSD1例,PS+ASD3例);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1周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手术时间低于VSD、PDA、PS,复合畸形手术时间高于ASD、P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0个月,平均(23.7±11.3)个月,失访14例,未见死亡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已基本成熟,器材、路径、技术可基本满足各类先心病治疗需要,封堵与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难度与病种类型、病情有关,影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内监护非常必要,处理严重并发,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院外随访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19例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6例和对照组(〈65岁)383例,全部入选患者行PCI术后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的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水平、LVEF值、无复流、支架的数目是老年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局部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纳入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6例,对其中40例符合手术标准的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AS.术后3d,1、3、6、12及24个月应用CDFI检测支架近心段、中段、远心段的内径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与DSA结果相比较.CAS后≥6个月,PSV≥155cm/s的患者立即复查DSA,PSV正常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DSA.结果①40例CAS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2.5%)死亡,2例失访,37例获得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为50%~69%),再狭窄发生率为2.7%.②CAS后各时间点支架中段内径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后随时间延长,支架各段内径均逐渐增加,术后1~3个月增幅最明显,6、12及24个月支架各段内径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架形态渐趋稳定.③CAS后各时间点支架各段PSV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④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76例患者,两种方法诊断狭窄程度符合的有74例,其中2例DSA诊断为重度狭窄,CDFI诊断1例为中度狭窄,1例为闭塞.符合率为97.4%.术后≥6个月,共20例行DSA检查,CDFI与DSA均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有19例,中度狭窄的有1例.符合率为100%.结论应用CDFI动态监测CAS后支架各段管径及血流的改变,有助于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与DSA比较,其检查结果可靠.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再狭窄
  • 简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社区中心均已开展规范的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为探讨如何在分级随访管理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指导和干预,提高患者的中医应用知识。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 随访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vs(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vs(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vs(0.2±0.3)mm,P=0.00003;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vs13.9%),P=0.0011]。结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中远期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88例老年SCH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按所测定的静脉BNP浓度分为BNP≥108pg/ml组(44例)和BNP〈108pg/ml组(44例)。随访两组5年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次PCI等心血管原因和非心血管原因住院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62.7月,高水平BNP组的全因住院事件率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62.1%(141/227)比37.9%(86/227),P=0.041],非心血管原因住院率非常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39.2%(89/227)比16.3%(37/227),P=0.010]。结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中基线B型利钠肽水平较高者的远期住院事件率较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住院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4mm)的短中期随访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大型PDA患儿的疗效、并发症及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中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植入封堵器49例(98%),其中46例(92%)应用PDA封堵器,2例(4%)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2%)应用膜周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3d内复查超声心动图:4例(8%)有残余分流;封堵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及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均较术前缩小或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后主动脉收缩压及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较术前增加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完成随访41例,随访率81.6%,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57个月)。残余分流率在术后3d、1个月、6个月分别为8%、4%、2%。术后1~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3d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年内随访:M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R及T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11例患儿出现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1.5~2.1m/s),其中9例随访1年以上左肺动脉血流1.5~2.0m/s,4例随访3~5年左肺动脉血流速度1.5~2m/s,但左肺动脉至主肺动脉压差均≤20mmHg(1mmHg=0.133kPa)。无降主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用封堵器治疗婴幼儿大型PDA(≥4mm)的短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对左肺血流速度增快患者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堵闭 疗效 随访 婴幼儿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内的3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等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随访护理 生存质量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