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扩血管降压药用量.结果:GEA组较GA组血压下降明显,以收缩压降低为主(P<0.01).GE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8%,较GA组(51.1%)亦明显下降(P<0.01).GEA组的扩血管药用量亦明显少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病人围术期循环功能有稳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切除术患者15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七氟烷组(n=75)和丙泊酚组(n=75)。给予七氟烷组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给予丙泊酚组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的ALT、AST、BUN、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3d的ALT、AST、BUN、Cr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胃癌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内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经调查分析后得知,在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84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控制合格率达到了56%,同时控制几率和患者年龄之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与此同时,患患者的年龄、管理方式、病程、高血压类型、日常行为习惯、降压措施都会对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带来影响。结论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应单纯采用药物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应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应得到社区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132例脑血管意外病人被分成两组,局麻+基础麻醉组:为意识清醒或浅昏迷的患者,共计39例,占29.6%;气管内插管静脉普鲁卡因全麻组:为清醒不合作或中度以上昏迷躁动不安的患者,共计93例,占70.4%;其中血压过高采用全麻下控制性降压者18例.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4~8mg/kg,琥珀胆碱0.15~0.5mg/kg,硫喷妥钠6~8mg/kg,或依托咪酯0.4~0.5mg/kg,术中用1%普鲁卡因复合剂维持麻醉.结果:全部病人在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期经过均平稳,对循环影响小,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急诊开颅手术采用上述麻醉是安全而有效的.
简介:目的总结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方法97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30~40μg/kg、维库溴铵0.1mg·kg-1·h-1.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期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7.2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的关键是保持适当心率,在围术期尤其是在CPB前尽量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2017年8月阶段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救治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依从性较好,占74.7%,治疗效果达89.4%,观察组依从性较好者占97.3%,且临床疗效达97.3%,其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分别为(47.5±4.7)、(44.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90min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责任(20.85±2.45)分比(16.32±3.02)分、营养饮食(26.85±3.47)分比(23.86±2.48)分、压力管理(24.98±2.32)分比(21.86±2.68)分、人际支持(23.45±2.45)分比(17.24±2.86)分、运动锻炼(25.98±2.45)分比(23.45±2.89)分、自我实现(26.12±2.45)分比(23.85±3.15)分、总均分(148.25±7.12)比(124.21±10.5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79.12±3.75)分比(74.25±4.23)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76.71±9.25)分比(62.38±10.42)分、心绞痛疼痛程度(83.14±8.45)分比(75.32±6.11)分、疾病认知程度(78.21±5.42)分比(70.25±6.03)分、治疗满意度(82.36±5.23)分比(71.98±6.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感到满意。
简介: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78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各39例,快通道组患者麻醉经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中吸入七氟醚;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μg[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例行手术治疗的小于12个月的TO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例,年龄(3.2±1.4)个月;B组24例,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段对TOF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