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1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78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心脏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APACHEⅡ高评分、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心脏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大多数真菌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对大扶康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心脏手术 感染 真菌
  • 简介:由于近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发生急性心肌再梗死(简称再梗)者明显增加.本文分析51再梗者心电图变化,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再梗死 心电图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应用于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有10余年。Wholey等统计了涉及欧、美、亚洲53个医疗中心的资料,显示11243患者接受了12392枚支架治疗,但颈内动脉狭窄长度超过40mm且伴有夹层的患者并不多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夹层 临床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中的应用,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应用Gore-Tex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到主肺动脉中心分流手术的TOF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死亡2,术后3d内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病死率9.5%(2/21).12于术后6个月~24个月内行二期手术根治,无死亡患者.根治中无发现Gore-Tex管堵塞者.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显著改善[90.0%±4.0%比60.0%±5.05%,P<0.01;(53.4±14.1)mmHg比(42.2±8.8)mmHg,P<0.01].12患者二期根治时与中心分流时比较,左心室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中心分流是改善重症法洛四联症症状、体征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是重症法洛四联症根治的一种良好的分期手术方式.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中心分流术 外科手术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8h,伴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r/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6r/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入院后即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按常规方法送入指引导丝至左前降支远端.

  • 标签: 冠脉内血栓吸取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经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见主动脉瘤体(或夹层假腔)消失,支架无移位,无发生截瘫;1术后18h突发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为95.7%(22/2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Ⅱ型内漏2,发生率为21.7%(5/23),急性肾功能不全4(17.4%);脑卒中1,发生率为4.3%(1/23)。随访4个月-60个月,2失访。随访期间死亡2,死亡原因1为恶性肿瘤转移,另1为复发性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随访期经复查,5早期并发内漏者内漏消失,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瘤安全而且有效。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对68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56,其中并发室壁瘤2,主动脉窦瘤破裂2,主动脉瓣置换3,二尖瓣置换2,双瓣置换2,人工血管置换1;非体外循环(OPCABG)12。结果共移植血管194支,平均2.8支,早期死亡3。人工血管置换术后2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充分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小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所纳入的290小血管支架患者的299支血管304处病变共316个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个月至4年,其中122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的5%±5%(直径法),术后1个月随访202(69.7%),存活197,5于术后3h~7d死亡.2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死于急性左心衰,2猝死.180随访5个月至4年,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二次行PCI,2行CABG,再狭窄患者中2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行第3次PTCA,1行CABG.1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衰,1术后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相关动脉).结论小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好,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男,4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醒后头痛2h,呕吐3次,于2010年2月15日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头痛、头晕及呕吐症状无明显加剧,急诊行头部CT,提示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既往无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为160/90mmHg,

  • 标签: 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PBMV)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开展PBMV的36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PBMV均获得成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23±3.7mmHg,降至(12±3.8)mmHg,P〈0.01;平均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4±0.37)cm^2增至(1.98±0.31)cm^2,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BMV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少。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心脏导管插入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合并室壁瘤9。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急诊手术,2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其中5全动脉化、2全静脉化旁路移植。结果平均每远端吻合口3.31个。4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瓣膜病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3诊断为瓣膜病,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及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二尖瓣置换66,主动脉瓣置换39,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三尖瓣置换2,Betall's+二尖瓣置换1,同期行其他手术共105.早期死亡率8.9%(11/123),并发症出现率41.7%(50/123),晚期死亡3,其中与心脏有关死亡1,死于反复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14年,96存活,失访13,随访率88.1%(96/109).心源性恶液质、心胸比>0.7是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瓣膜病患者病因复杂,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大动脉调转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2患儿施行大动脉调转.出生后1个月内手术12,9h至6岁10.TGA/IVS10、TGA/VSD11、DORV(Taussig-Bing)1.3施行姑息性大动脉调转.结果手术死亡9,手术死亡率为40.9%.手术死亡原因为: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3、低心排综合征4、心律失常2.结论目前施行大动脉调转的手术死亡率较高.只有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改进大动脉移植技术和严密的术后监护处理等综合措施,才可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大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调转
  • 简介:目的报告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应用体外循环(CCABG)21,其中并发室壁瘤2、瓣膜病1;非体外循环(OPCAB)6.结果全组手术效果良好,27患者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早期死亡.结论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性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治疗 冠心病 体外循环 CCABG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59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并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1996年前8病例采用低温间断晶体停跳液灌注技术,于1996年超全部采用了新的体外循环技术-低温一次性含血停跳液顺行灌注加连续性逆行灌注晶体停跳液。结果严重并发症6,住院死亡率1.7%。结论就①体外循环技术;②高龄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③搭桥中使用内乳动脉;④在低心排综合征中使用IABP;⑤不停跳心脏搭桥及双侧内乳动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内乳动脉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训练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髋关节置换式分类,制订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康复原则,以实现康复目标,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延长假体寿命。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痛患者完成PCI16,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截瘫1,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结论腔内隔绝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