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在肺癌治疗中,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
  • 简介: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1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组(1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自细胞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的检测,了解去白悬红的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的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的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悬浮时间。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符合国内PV诊断标准的19例患者,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异常增生红细胞单采,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中Hb、RBC、Hct、WBC、PLT均值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依患者公斤体重和Htc设定红细胞采集量,单次采集后Hct降低情况及首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与再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血液Hb、RBC、Hct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8例完全缓解,7例临床缓解,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单次采集Hct平均降低幅度为16.11%。结论:红细胞单采在PV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单次采集应考虑PV患者血容量绝对增加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红细胞去除的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采集量。

  • 标签: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目的:应用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方法:本文将红细胞悬液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甘油化红细胞,-70℃冰箱冷冻保存,37℃融化后再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去甘油化红细胞,并检测冰冻红细胞的质量。结果:采用ACP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检测。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7.1±5)%、游离血红蛋白(o.46±0.21)g/L、体外溶血试验(10.7±10)Voo、甘油残余量(2.9±1.o)g/L,残余白细胞(0.5±0.2)%;残余血小板0;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结论: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全自动细胞处理仪 冰冻红细胞 甘油低温保存红细胞 应用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TE)是采用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去除患者体内增多的红细胞,以达到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我科2005年6月-2009年8月运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PV患者14例,短时间内让患者RBC、Hb、Hct接近正常水平,

  • 标签: Mcs+血细胞分离机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比较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的效果。方法:20袋400mL全血以相同的加工条件进行甘油化并置-80℃保存。随机分成2组,按冰冻洗涤红细胞操作规程分别用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用SPSS11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品均达到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中的标准,临床输注后无不良效果。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ACP215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效果优于ACP115。

  • 标签: ACP215细胞洗涤机 ACP115细胞洗涤机 冰冻洗涤红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的适应症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患者72例(治疗组)和应用全血治疗患者6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全血和应用洗涤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提升无显著差别,而2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手工法和全自动机器在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控指标,比较2种方法对红细胞质量保证效果的差异。方法:各取24例保养液为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ACD-B)的全血,于当日采血离心后制成红细胞制剂,使用手工和全自动机器进行洗涤。结果:与手工法相比,使用全自动机器洗涤的红细胞,其红细胞的回收率、血浆蛋白和白细胞的清除率明显升高,临床输注无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全自动机器洗涤红细胞的效果好、洗涤时间短,可以替代手工方法为临床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洗涤红细胞

  • 标签: 红细胞 ACP215血液处理仪 手工法 洗涤红细胞
  • 简介:患者,男,71岁,因“体检发现脾大1年余”于2006年8月13日入院。既往体检,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皮肤黏膜无出血、黄染,腹股沟淋巴结串珠样肿大,心肺阴性,肝肋下未触及,巨脾。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9.3×10^9/L,Hb117g/L,

  • 标签: 白血病 慢性 淋巴细胞 幼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稀释疗法联合羟基脲等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真多症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去除红细胞2~4次后,立即给予羟基脲等药物治疗。结果:经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去除红细胞后,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再经羟基脲、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羟基脲
  • 简介:目的:观察储存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不同储存时间功能变化。方法:留取10份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各20ml,ACD-B抗凝,4℃保存。分别于储存第0、1、2、3、4、6天各取血2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博纳无血清选择性培养液培养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率。结果:我们在预试验中对储存血NK细胞进行长达30d的对比观察,发现血液储存第6天之后所有的NK细胞已经不能被激活。因此本研究仅观察储存≤6d的NK细胞功能变化。储存2d后的NK细胞激活率和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储存时间延长,NK细胞激活的百分率逐渐减低,至第6天时细胞激活率只达第0天的11.2%(P〈0.01)。储存6d后诱导培养的NK细胞杀伤活性(28.73%)明显低于诱导前(杀伤活性44.45%)(P〈0.05);血液储存时间对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储存前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分别为:(33.94±2.92)%、(77.11±6.87)%和(80.97±7.76)%,显著高于储存6d后[分别为:(24.53±2.83)%、(63.93±6.56)%和(73.84±7.21)%](P〈0.05)。结论:储存血中能保持NK细胞功能和活性最长时间为6d;在≤6d时间内NK细胞功能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弱。

  • 标签: 血液 储存 NK细胞
  • 简介:自从1817年英国医生Blundell第1次使用人血输注抢救大出血产妇成功,输血白此成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输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输血在取得临床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a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即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在10%~40%[1],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与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与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2]。为预防FNHTR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院自2012年起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对临床输注用全血进行过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滤除 白细胞 输血 FNHTR
  • 简介: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制备过程对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影响。方法:22份全血当日采集后分别于6和24h内制备成去白悬浮红细胞2U,检测制备前后的各项指标:K+、FHb、pH、Hct。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K+、FHb、pH、Hot的均值较制备后K+、FHb、pH、Hct的均值低(P〈O.01),且制备前后6hK+、FHb、PH、Hct的均值较24h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K+、FHb、PH、Hct的均值低(P(0.01)。结论:制备前后和制备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有影响(P〈O.01)。

  • 标签: 去白 红细胞悬液制备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和EBV(Epstein-Barr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增多症(IM)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和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1~3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d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1~3d阳性率为61%,7d阳性率为90%,14d阳性率为15%,出现较早。EBV-VCA—IgG在1~3d阳性率为30%,7d阳性率为59%,14d阳性率为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异型淋巴细胞 EBV抗体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男,31岁,因下腹胀痛14d人院。患者近1年来因进食不当反复出现腹泻,大便形状为黄色稀水样便,服用盐酸檗碱片、吡哌酸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患者14d前食用水产品后出现脐周痉挛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自服盐酸檗碱片、吡哌酸、胃复安等药物,症状无减轻,腹泻次数增多,每日4~6次,为黄色稀水样便入院治疗。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肠胃炎 嗜酸粒细胞 腹痛 腹泻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患者的病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7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形态、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引起PCP常见的病因。结果:引起PCP病因较多,其中,造血系统疾病56例占78.9%,其中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33例占46.5%,包括AA占16.9%、MDS占12.7%、AL占9.9%、MM占2.8%、HL占2.8%、MF占1.4%;造血系统良性疾病23例占32.4%,包括MegA占19.9%、HPS占9.9%、IDA占2.8%;非造血系统疾病15例占21.1%,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占9.9%、肝硬化占4.2%、脾功能亢进占4.2%、感染相关性疾病占2.8%。结论:对于全血减少的疾病患者,诊断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先考虑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再考虑造血系统良性疾病,然后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力求避免误诊。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筛选方法,为各医院血片复检提供多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使用BC-5800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标本分析值并参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标本筛选方法,将2000例标本分成4组,测得的结果分别与镜检结果作比较。结果:A组标本分析仪和镜检均未见形态学异常共有1440例,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镜检阳性率48.6%,C组镜检阳性率23.3%,D组镜检阳性率83.6%,3组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规定的镜检筛选条件筛选后,复检率为29.5%,假阴性率2.1%,符合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关于假阴性率5%的规定,为日常血片标本的复检提供多一种较好的途径。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 假阴性率 复检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