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梗塞(APE)治疗中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AP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及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PaO2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10h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和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的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vs81±8.6,118±10.0vs112±9.6,155±14.0vs146±12.9,185±15.6vs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别(10.2±3.1vs10.5±2.8,9.5±3.0vs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vs8.5±2.5,4.3±1.5vs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vs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vs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别(33.3%vs26.7%,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的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和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和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血清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