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益生菌治疗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生菌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益生菌 肠黏膜屏障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入院时存在的感染是以前在医院获得的,或与医院接触后发生的感染。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包括一过性和定居的细菌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手是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病人,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笔者于2001-01/2001-12对医护人员洗过的手进行采样,52份,合格者38份(标准细菌数<8个/cm2),占73.1%,不合格者14份,占26.9%。

  • 标签: 院内感染 洗手 预防措施 细菌 消毒液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IM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h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胰腺炎 肠黏膜 损伤 内毒素类
  • 简介:患者男,72岁.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6天来我院诊治.病史中无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近期无服药史。既往史: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左手掌面弥漫性增厚,皮肤粗糙、无名指与小指间皱褶糜烂,脱屑。实验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血糖3.9mmol/l。电子胃镜检查:(见图)食管上20cm至贲门口以上2cm处,食管近圆形,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不易脱落,食管蠕动

  • 标签: 食管霉菌感染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菌种鉴定 抗菌治疗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培复新属于新型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体外实验证实。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相当于第3代头孢菌素。而培复新对不动杆菌的作用比其它抗生素药效更强。我院从1997—07月开始应用培复新治疗31例各种外科感染,尤以在其它抗生素应用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应用。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治疗 外科感染 临床观察 体外实验 抗生素应用 不动杆菌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对双胞胎研究和分离分析(segregationanalysis)结果发现,HBV感染的后果至少部分是由宿主遗传背景决定的,目前已有许多的研究正在试图探讨影响HBV感染后果的人类疾病易感基因。从遗传学观点看,HBV感染的后果是由许多遗传学和环境学因子综合决定的,一些人类基因可能增加或降低HBV感染的易感性,但是这些易感基因单独一个却不足以起到效果,这就降低了连锁分析(limkageanalysis)的能力,并可能解释为什么疾病关联(diseaseassociation)研究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宿主遗传 等位基因频率 MHCI类分子 易感基因 HBEAG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性 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HP 慢性胃炎
  • 简介:病人女性,56岁。不明原因发热4天,体温高达39.8℃,全身酸痛,乏力、腹胀,左腹部胀痛,并触及包块,食欲不振,在院外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又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2天未进食,急送本院。查体:T39.8℃、P92次/min、R21次/min、Bp14.7/9kPa,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及浅表淋

  • 标签: 双侧多囊肾 术后护理 ICU 护理措施 消毒隔离
  • 简介:自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对52例血清抗-HB8阳性肝炎患者采用PCR法进行了血清HBVDNA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状态 抗阳性 状态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阳性率。结果在1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血清TTVDNA阳性者16例(12.5%),在3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阳性率(13.1%)与9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率(12.2%)无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TTV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北京地区存在TTV感染,但其致病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TTV DNA 乙型肝炎
  • 简介:近年来,由于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在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血清中得以检出HBVDNA.本文7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为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及感染内科的住院患者,现将其血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HBSAG阴性 HBV感染 临床特点 肝病患者 基因诊断技术 内科
  • 简介: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一般医务人员认为其手术小,操作简单,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阑尾炎病变本身系感染性疾病,一旦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尤其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我们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显著地降低了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坏疽性阑尾炎 病人 体会 常见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约占1/4,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穿孔组甚至可达7%~9%^[1]。我院自1993—01/2003—0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427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切口感染仍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问题,现就手术操作、缝合方法、术后用药等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手术治疗 外科急腹症 并发症
  • 简介:一、背景据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4000万.由于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目前的研究显示,约有1/4~1/3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1],据此估计,全球约有近1000万的HIV/HCV合并感染者.

  • 标签: HIV/HCV 抗HCV 感染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HCV) HIV感染者 HCV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及细菌来源。方法实验1:采用P^2标记的大肠杆菌于大鼠肠道中定植,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内注射制成ANP模型.所有大鼠分成正常组、对照组、ANP组,于不同时间取脏器标本做放射活性测定。实验2:将实验六鼠分成假手术组、ANP组、ANP实验组。于10h后收集乳糜液,将收集的乳糜液及脏器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实验1结果表明ANP组中各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实验2表明ANP实验组乳糜液、胰腺、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而ANP组中各脏器细菌培养均阳性。结论ANP感染细菌来源于肠道;淋巴系统、污染胆汁是细菌移位的主要途径。

  • 标签: ANP 脏器 乳糜液 细菌感染 坏死性胰腺炎 动物实验研究
  • 简介:嗜酒和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两大原因。在我国,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嗜酒加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并影响预后,两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嗜酒似乎也降低了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重视酒精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讨论了饮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酒精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和饮酒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酒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