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基因诊断技术发展,在HBsAg阴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得以检出HBVDNA.本文75例HBsAg阴性HBV感染为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及感染内科住院患者,现将其血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HBSAG阴性 HBV感染 临床特点 肝病患者 基因诊断技术 内科
  • 简介: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HBVDNA≥10^4copies/ml)HBV携带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HBVDNA载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57),HBVDNA≥10^7copies/ml与HBVDNA〈10^7copies/ml感染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病理学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记物与HBVDNA水平间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HBV感染血清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204例HBV感染中,血清标记物出现三种组合,组合Ⅰ为HBsAg(+)、HBeAg(+)、抗-HBc(+)10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5%;组合Ⅱ为HBsAg(+)、抗-HBe(+)、抗-HBc(+)80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2.5%;组合Ⅲ为HBsAg(+)、抗-HBc(+)20例,血清HBVDNA含量均低于检测低限(<1×103拷贝/毫升).结论HBV感染血清HBVDNA水平更能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应努力开展此项检测.

  • 标签: 血清标记物 HBV感染 抗-HBC 血清HBV DNA含量 阳性率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HBV感染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50例HBV携带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

  • 标签: 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HIV混合HCV感染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疗效。方法在78例HIV混合HCV感染中,40例HIV携带(A组)在HAART治疗前开始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38例艾滋病患者(B组)在接受HAART治疗同时,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利巴韦林片800~1200mg/日,分3次口服,疗程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32.5%、60.0%(P〈0.05)和80.0%(P〈0.05),B组则分别为29.0%、31.6%和39.5%;在治疗48周结束时,A组患者HCVRNA阴转率为55.4%,明显高于B组23.7%(P<0.01);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副作用较B组明显少而轻。B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更明显。结论及时对HIV和HCV重叠感染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很重要,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副作用也越少。

  • 标签: 人类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疗效
  • 简介:目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焦虑障碍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有焦虑障碍乙肝携带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焦虑障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焦虑障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焦虑障碍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 焦虑障碍 干预效果
  • 简介:观察对象HBSAg阳性携带。1.2病例选择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凡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为HBsAg携带。本组病例均为体检查出,观察半年以上复查确诊

  • 标签: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穴位注射 疗效观察 黄芪注射液 病例选择
  • 简介: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检测情况,我们利用1990年和现年收集各47例和57例HBsAg携带冻存血清及15例静脉吸毒人员血清进行HGVNS3区RT-PCR检测,NS3区阳性再以5′NCR区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吸毒人员 肝炎病毒 感染者 乙型 5’NCR 序列分析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学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结局病毒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V基因型构成状况及HBVP区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740份HBV感染血清,采用ABI基因测序仪检测HBV耐药位点和基因型,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HBV感染中,检出HBVB基因型40例(5.41%),C基因型695例(93.92%),D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位点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患者中,B基因型12例,C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中包括CHB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和A181V,两组间ALT、HBVDNA载量和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DNA载量是影响NA耐药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或肝硬化)和ALT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点,如rt64、rt126、rt178和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发生,其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具有一定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HBVDNA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突变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来说,不论是自发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机会.对于HBV携带,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损害机制。方法以抗HGV/GBV-C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庚型肝炎病毒 GB病毒C型 丙型肝炎病毒 混合感染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为探讨Hp感染导致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致病作用。方法:患者与分组:①对照组3O例,为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②Hp阳性组6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2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胃粘膜内

  • 标签: 生长抑素 幽门螺杆菌 胃泌素 胃粘膜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特征并分析耐药株HBV逆转录酶(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HBV逆转录酶区并与Genebank中90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确定54例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和HBVRT核苷酸变异特点。结果在54例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中,HBVB基因型占27.78%,C型占70.37%,B/C混合型占1.85%;51例患者出现RT保守区氨基酸变异(包括550和526位氨基酸变异);18例患者出现除主型区外HBVRT非主型区伴随变异;3例患者未检测到与拉米夫定相关性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拉米夫定耐药株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区526和550两个位点,其他位点以及RT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变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拉米夫定 YMDD基序变异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萎缩性胃炎(AtrophicGastritis,AG)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炎症、粘膜腺体萎缩和胃功能损害,最近研究表明Hp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我们此项研究目的是评价清菌治疗对于伴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长期影响。

  • 标签: 治疗 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胃粘膜组织 逆转 观察
  • 简介:蟾酥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框蟾蜍Bufomelanostoctus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白色浆液,收集后干燥而成。按商品规格可分为团蟾酥和片蟾酥两种。团蟾酥呈表面团块或饼状,直径3~10mm,厚约5mm,表面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气微腥,味麻辣。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厚约2mm,一面较粗糙,另面较光滑、质脆,易折断。其他特征与团蟾酥相似,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常常发现蟾酥次伪品,现将简单实用鉴别方法作一简要叙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蟾酥 SCHNEIDER 真伪 商品规格 商品流通 鉴别方法
  • 简介:“外科急腹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它们有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有时很复杂。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诊断和合理治疗,常可有效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病残和痛苦,否则就会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程,出现病残,甚至死亡。而引起急腹症原因很多。除了腹内脏器病变外,还有妇科病、内科病均可引起外科急腹症表现。因此急急腹症病人病史和体检,对作出正确诊断比择期入院病人就更重要。甚至是唯一诊断线索。急腹症诊断:对急腹症病人病史询问和症状分析,是诊断急腹症重要步骤。

  • 标签: 外科急腹症 症状 脊神经 自主神经 循环血量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