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间质瘤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间质瘤与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间质瘤42例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间质瘤组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平滑肌瘤,而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间质瘤平滑肌瘤。

  • 标签: PHOTOSHOP软件 胃间质瘤 胃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随着近年来对术后瘫的逐步认识,其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0年来,术后发生的16例瘫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以引起外科医生特别是青年医生的重视。

  • 标签: 胃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胃瘫 诊断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敏感性焦虑样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敏感性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刺激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轴调节中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食管反流病(GERD)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疗效影响等方面阐述了Hp与GERD、BE的关系,介绍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争议,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普瑞博思治疗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思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思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的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下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反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普瑞博思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
  • 简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黑便10余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阵发性上腹部钝痛,无放射性,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系统性诊治。

  • 标签: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切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对息肉患者疗效各项因子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血清泌素-17(G-17)等因子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半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术后,两组PGⅠ、PGR及G-17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PGR及G-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息肉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胃蛋白酶原泌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息肉 氩离子凝固术 高频电切术 临川疗效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 简介:为探讨Hp感染导致的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方法:患者与分组:①对照组3O例,为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②Hp阳性组6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2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胃粘膜内

  • 标签: 生长抑素 幽门螺杆菌 胃泌素 胃粘膜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食管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Siewert分类法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通路是AEG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的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扭转自1866年Betti在尸检中发现以来,虽属少见病,但仍可占消化道疾病的0.4%。因其易于误/漏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1995-01/2005-04我院诊断的扭转病人50例,现结合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X线诊断 胃扭转 消化系统 消化道疾病
  • 简介:食管返流病(Cr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返酸、腹胀常见于餐后尤饱餐或高脂餐后,在平卧或弯腰后加重,服抗酸剂可缓解。GERD还可有一些不典型的或谓之食管外的症状,研究发现约50%的非心源性胸痛,78%的慢性声音嘶哑,82%的哮喘及部分慢性咳嗽与GERD有关。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临床治疗 非心源性胸痛 典型症状 慢性咳嗽 研究发现
  • 简介:肝、胆囊、胆道、胰腺、十二指肠之间.存在着解剖学生理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称为肝、胆、胰.十二指肠区。这个区间某个脏器发生疾病或出现功能上的紊乱.都可以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状态或同时诱发疾病。这种情况说明机体的整体性脏器间病理生理的相互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对临床的诊断医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树立机体的整体观.避免防止孤立的看待疾病.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腹部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 标签: 胃十二指肠 诊断 脏器 肝胆 腹部疾病 孤立
  • 简介:通过追古溯源,阐明降气之理论源于内经,成于促景,并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发展,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降胃气 脾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伊托比利治疗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6周后评价胃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A组B组病人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是92.9%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B组病人胃镜下有效率分别是97.6%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伊托比利治疗GERD优于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镁 铝碳酸镁 伊托比利
  • 简介:关键内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胃肠粘膜,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干扰前列腺素(PGs)的合成.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可以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现NSAID溃疡,对可以停用NSAIDs者应予常规抑酸剂治疗;如患者需继续服用NSAIDs,则需用常规剂量或倍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具有发生症状性NSAID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用PGs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或PPI.H2受体拮抗剂(H2RA)、硫糖铝、铋剂及中和胃酸药均不宜作为NSAID溃疡的预防用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NSAIDs是引起胃肠粘膜损害的两个独立因素,但两者作用可相加.需长期服用NSAIDs者或NSAID溃疡患者均应检测H.Pylori,对H.Pylori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损害 预防措施 治疗 胃疾病 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