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食管同步化疗敏感性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为预测食管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检测选取的63例食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对每位患者给予总量为60~70Gy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以及2周期同步氟尿嘧啶+顺祐(DF)方案化疗,观察、分析p53基因表达和同步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组24例中CR为7例,PR为12例,SD为3例,PD为2例。p53阴性组39例中CR为20例,PR为16例,SD为3例,PD为0例,阳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明显低于阴性组的92.3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患者化疗敏感性可将p53基因表达量的检测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食管外周血的p53基因表达,可反映出瘤组织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结合p53的表达量,可指导化疗方案的科学制定。

  • 标签: P53 食管癌 基因表达
  • 简介: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成功的术后辅助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术前辅助治疗,作为胃癌和食管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其目的在于增加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化疗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存活率
  • 简介:1病历介绍.病人男,47岁,农民,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头面部包块2个月于2000—09—04日来我院就诊。病人3个月前自感进食有梗噎感,并逐渐加重,1个月后前额部出现皮下小结节,不痛,数日后于头顶部又出现2个小结节并逐渐增大,同时结节表面逐渐发红、糜烂。查体:T36.5℃,P80次/min,Bp100/60-mmHg消瘦,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无肿大。

  • 标签: 结节 头面部 皮下转移 病人 食管癌 包块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对食管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食管随机分为两组,放射剂量50-60Gy组及65~70Gy组,放疗前及放疗后应用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的T总细胞(OKT3)、TH细胞(OKT4)、TS细胞(0KT8)。结果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与放射治疗前两组OKT细胞反应率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0.01),50~60Gy与65~70Gy两组放疗前后各OKT细胞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放疗可解除癌细胞对OKT3、OKT4反应细胞的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放射剂量>50Gy后剂量的改变对患者体内各T细胞的反应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患者 食管癌 放疗 T细胞亚群 OKT3 经统计学处理
  • 简介:为提高早期食管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内镜双重染色 早期 食管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价值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晚期食管患者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为食管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伴双下肺感染,19例患者为食管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02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食管扩张,再进行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35例患者直接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结果163例患者先后放置174个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不适,有32例支架再狭窄,其中19例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11例于原支架上端内部分重叠再放置一支架,有26例行氩气刀再通治疗。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有2例支架进入食管瘘管内于次日在内镜下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食管破裂、食管血肿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中晚期食管性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胃镜 食管癌 覆膜食管支架 食管狭窄 食管气管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食管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为食管的复发与转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医学领域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重视与研究也在不断提高与深入,本文主要就常见7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食管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食管存档蜡块100例为研究目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本组食管组织中KISS1/hot7T175、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MKK4、MTSS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的淋巴结转移与KISS1/hot7T175、KAI1/CD82、Masp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TIP30/CC3、BRMS1、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食管的远处转移与KISS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和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KISS1/hot7T175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KAI1/CD82、Maspin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的淋巴结转移。MTSS1蛋白基因可能促进食管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背景: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食管.目的:通过测定食管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食管诊断和监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ELISA)检测56例食管患者和10名健康成人的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食管患者的血清sTNFR-Ⅰ和CE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sTNFR-Ⅱ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sTNFR-Ⅰ与CE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sTNFR-Ⅱ(P<0.001).食管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CEA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同时检测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有助于诊断食管和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 标签: TNFR 食管癌 血清 患者 诊断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食管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食管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37例食管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按2009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分期,最后对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8%和78.4%,其中T1为100%、T2为83.3%、T3为82.4%、T4为80.0%,N1为70.6%、N2为85.0%。结论EUS对食管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正确区分T2、T3及转移性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是提高EUS准确率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食管癌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临床分期 病理
  • 简介:病例:患者男,农民,63岁,因咳嗽、气促2个月,加重3天于2002年4月19日来院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咳黄痰,偶有反食,在当地经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予青霉素等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咳嗽持续存在,偶在饮水、进食后出现呛咳,未作进一步检查.

  • 标签: 呼吸道症状 食管癌 支气管瘘 病例 诊断
  • 简介:一、引言食管(esophageal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1]。我国是食管最高发的国家之一[2],每年食管新发病例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提高我国食管诊疗水平是艰巨而紧迫的医学研究难题。

  • 标签: 食管癌 共识意见 癌筛查 专家 诊治 内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组织中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患者中的74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食管食管旁正常组织中的TRAF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RAF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组织中其TRAF6阳性率显著比食管旁正常组织中要高(P<0.05),阴性率显著比食管旁正常组织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在食管患者中,其TRAF6水平存在显著地提升,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地相关,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相关因子6 食管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的疗效肯定,可保护患者的T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仍属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卡培他滨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预防 护理 食管癌 根治术 感染
  • 简介:1998-2000年我们共收治中晚期食管164例,因无手术机会而寻求姑息放疗,考虑到其中多数病例肿瘤体积较大,为配合治疗,提高放射敏感性,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来研究联合方法在中晚期食管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中晚期食管癌 放疗治疗 小剂量 顺铂 5-氟脲嘧啶 配合
  • 简介:食管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病人就诊时多为晚期,已不适于手术治疗或其他因素不愿手术,只能做姑息治疗,所以研究食管的其它治疗疗效极为重要。本文分析本院1997~2000年58例病例,内镜下局部微波治疗再放疗的经验,对其近期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微波治疗 放射疗法 临床资料 近期疗效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及上皮内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及上皮内瘤变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ESD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