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牛膝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转换和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背侧切口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去卵巢组,牛膝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治疗药物,12w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胫骨和腰椎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骨转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肌酐比值(NTx/Cr)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转换指标有较大变化。牛膝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使去势大鼠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改善骨转换指标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牛膝醇提取物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牛膝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胶原
  • 简介:儿童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对成人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却很少有治疗方面的报道,缺乏详细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对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进行脊髓空洞、脊柱侧弯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数据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组27例(≥20岁)曾接受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术来治疗脊髓空洞症。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侧弯 神经症状 疗效分析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躁动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二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二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胸椎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一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5月,笔者对32例胸腰椎结核进行了一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7例,D级10例,E级9例;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为32.5°(5°~47°);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为20~37mm/L,平均28.2mm/L。患者随访时间1244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Frankel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8例,E级21例;后凸Cobb角平均12.3°(4°~20°),矫正率62%;CRP平均为6.2mg/L。术后全身症状消失,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从事一般工作及日常生活。结论一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一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一联合手术治疗的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550.3±740.7mL,手术时间278.5±54.6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P〉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9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1,P〈0.05)。结论一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 标签: 颈椎 胸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内固定器材 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一清创、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覆盖创面,对胫骨骨缺损同时行松质骨植骨及灌注冲洗。结果8例患者转移或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均成活,伤口均一愈合,植骨在术后7~9个月获得骨性愈合,经术后7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感染无复发,肢体行走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对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行彻底清创、松质骨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灌注冲洗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感染性胫骨骨缺损 一期闭合 植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桥接吻合在小腿开放性损伤一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为15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病人一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将皮瓣血管蒂的近、远端(旋股外侧血管)分别与受区胫前或胫后血管近、远端吻合,这样既修复了小腿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重建了小腿远端血运,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14例全部成活,1例因清创不彻底,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一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桥接血管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血管桥接 皮瓣 吻合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4月间一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9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73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16例.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除2例复发、1例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2例出现供骨区严重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88例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5.3°、16.3°、19.5°.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柱结核 自体骨 内固定器 移植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后3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分为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8例(27.45%)发生发热。唑来膦酸治疗前,发热(+)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骨钙素均高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低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膦酸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发热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OR值为0.985,95%CI为(0.972,0.999),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发热发生的抑制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64,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702,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双膦酸盐使用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发热反应有一定价值。结论27.45%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静滴唑来膦酸后发生急性发热反应(耳温>38℃),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可减少急性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唑来膦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热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旁脓肿15例,髂窝流注性脓肿4例.本组患者皆伴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44.7°.术前血沉正常5例,其余为22~127mm/h.本组患者术前应用三联(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化疗2周,手术采用一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化疗持续10个月,定期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和血沉、肝功能检查.结果刀口皆为Ⅰ愈合,无窦道.最先解除的症状是疼痛,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地恢复.3例胸、腰段结核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气胸;4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钛网位置欠佳.无脓胸发生和迟发性脊髓功能丧失.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为2~8个月.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一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未见使用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支撑物和内固定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围手术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失血 手术 输血 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