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对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CRRT的重症患者21例,治疗时间为连续72h及(或)日间间断治疗8~16h,4%枸橼酸钠以180~200ml/h由体外循环的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ml/min;通过监测血气分析中血钙水平,使体外循环局部游离血钙维持在0.25~0.35mmol/L之间,达到局部抗凝效果,并以调整外源钙的补充,增加(或减少)枸橼酸输入、血流量或透析液量等,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dpartialthrombolastin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血小板(platelet,PLT),pH值,血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滤器使用寿命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①监测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P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21.34h;③治疗过程中未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未增加患者活动性出血的风险;④治疗后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中pH值、SCr、BUN、CRP、ALT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在重症患者行CRRT过程中是较理想的抗凝方式,安全又有效,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探讨LMWH在CVVH或CAVH抗凝中的最佳剂量。方法68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共治疗153例次,血液净化前从静脉端给予LMWH首次剂量1000~5000U,随后立即给予LMWH(5~10U·kg^-1·h^-1)维持抗凝治疗。治疗前、治疗中每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各1次。根据患者LMWH首次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首次剂量1000-2000U;B组首次剂量2500~3000U;C组首次剂量4000-5000U。结果各组患者治疗中4、8、12h的PT、APTT、FIB、TT与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与滤过器使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LMWH用于CVVH或CAVH抗凝治疗疗效好,安全。首次剂量应用1000-2000U,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伴有CKD的心房颤动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其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副作用,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可能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发生率26.98%(34/126)。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年龄、性别、抗凝时间、抗凝达标时间、INR、CKD分期、肾病类型、贫血、脑卒中病史、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结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
简介: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中药组分丹酚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丹酚酸组(10mg/L)、FFA+黄芪多糖组(0.2g/L),干预24h后收集细胞,以AnnexinV-FITC和PI双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加FFA组足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加入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后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的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丹酚酸与黄芪多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有促进足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对足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α-酮酸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营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低蛋白饮食进行治疗(n=48),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α-酮酸进行治疗(n=52),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值差别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值更低(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eGFR、SCr、BUN、PRO)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GFR更高(P<0.05),SCr、BUN、PRO水平值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82.69%vs.62.50%,P<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营养相关指标(TP、Alb、Hb、TRF、血钙、血磷、HCO3-、iPTH)值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酮酸治疗CKD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结果,旨在寻求血透患者感染的依据,减少医源性感染。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2006年12月份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51例患者HBsAg与抗-HCV,并对透析1年以上的149例患者的肝炎标志物阳性率与透析年限、输血史、手术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透析1年以上的149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19例,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者29例,阳性率19.5%。HB—sAg、抗-HCV同时为阳性者仅1例(0.4%)。抗-HCV阳性率随透析年限、输血次数、手术次数增加而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年限是抗-HCV阳性率最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OR〉I);而HBsAg阳性率与透析年限、输血、手术、性别的相关性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年限、输血、手术与抗-HCV阳性率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抗-HCV阳性率上升,而与HBsAg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