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且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患者38例,分为CVVHDF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监测PCI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10天肾功能的变化,比较造影剂肾病和其他造影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CVVHDF组患者PCI后各时间点肾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肌酐、尿素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无CIN发生,而对照组CIN发生率4/1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无急性肺水肿发生,而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2/1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9.5±2.4)dvs(14.7±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进行PCI治疗且合并CKD的患者,在PCI前后给予CVVHDF治疗较水化治疗能更有效预防CIN的发生,且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对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CRRT的重症患者21例,治疗时间为连续72h及(或)日间间断治疗8~16h,4%枸橼酸钠以180~200ml/h由体外循环的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ml/min;通过监测血气分析中血钙水平,使体外循环局部游离血钙维持在0.25~0.35mmol/L之间,达到局部抗凝效果,并以调整外源钙的补充,增加(或减少)枸橼酸输入、血流量或透析液量等,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dpartialthrombolastin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血小板(platelet,PLT),pH值,血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滤器使用寿命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①监测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P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21.34h;③治疗过程中未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未增加患者活动性出血的风险;④治疗后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中pH值、SCr、BUN、CRP、ALT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在重症患者行CRRT过程中是较理想的抗凝方式,安全又有效,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心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a+、K+、Cl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患者心功能、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心率(79.7±9.0)次/min、心脏指数(3.35±0.91)L/(min·m2)、左室射血分数(53.55±10.32)%、心输出量(4.47±0.35)L/min、SCr(392.00±86.32)μmol/L、BUN(11.2±4.5)mmol/L、K+(4.4±0.5)mmol/L]均优于治疗前[心率(128.2±14.2)次/min,心脏指数(1.96±0.57)L/(min·m2)、左室射血分数(39.25±8.55)%、心输出量(3.08±0.54)L/min、SCr(903.00±106.10)μmol/L、BUN(20.5±9.4)mmol/L、K+(5.60±0.9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有效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探讨LMWH在CVVH或CAVH抗凝中的最佳剂量。方法68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共治疗153例次,血液净化前从静脉端给予LMWH首次剂量1000~5000U,随后立即给予LMWH(5~10U·kg^-1·h^-1)维持抗凝治疗。治疗前、治疗中每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各1次。根据患者LMWH首次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首次剂量1000-2000U;B组首次剂量2500~3000U;C组首次剂量4000-5000U。结果各组患者治疗中4、8、12h的PT、APTT、FIB、TT与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与滤过器使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LMWH用于CVVH或CAVH抗凝治疗疗效好,安全。首次剂量应用1000-2000U,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简介: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肾性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NOA)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的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HLA-A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性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的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的易感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