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期死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孕期死胎病例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中孕期死胎孕妇中,初产妇(73%)和经产妇(27%)比较,孕前存在内外科合并症者(28%)与无孕前合并症者(72%)比较,差异明显。中孕期死胎的影响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78.3%),其余依次为高血压疾病(23.3%)、感染相关疾病(13.3%)和甲状腺功能异常(13.3%)等。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是主要的胎儿因素(13.3%)。胎盘因素占5%。终止妊娠方式:8例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29例患者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17例患者因母体并发症行剖宫产分娩,其中1例切除子宫;6例自然流产。结论中孕期死胎的危险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故加强孕前及孕早中期对孕妇各种疾病的管理,尤其是容易忽略的感染相关疾病,同时重视初产妇和无孕前合并症孕妇的孕期保健,有利于减少中孕期死胎的发生。
简介:胎动减少主要靠孕妇主观感知,临床医生应视其为高危妊娠,探究是否有胎母输血、脐带扭转过度、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等,对胎动减少可能引起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尽评估,改善妇女及其婴儿的围产结局,降低死胎率。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5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植入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9.6%(258/6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产前阴道出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类型、未规律产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和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248,95%CI:1.590~3.177,P=0.000)、合并内科疾病(OR=1.604,95%CI:1.080~2.384,P=0.019)和合并前置胎盘(OR=1.877,95%CI:1.204~2.925,P=0.005)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合并内科疾病及前置胎盘。
简介: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12例子宫破裂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分娩者为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孕次、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瘢痕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是否为巨大儿等因素中筛选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6kg/m~2、剖宫产产次〉1次、再次分娩时间间隔≥4年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重复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对此类孕妇应给予重视,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诊断为单侧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48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肢上臂、前臂、手腕部周径差异,患肢周径超过健侧周径2cm,即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乳房切除方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等,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348例患者中,有88例(25.3%)被诊断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60例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术后5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3%(88/348)。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上肢淋巴水肿组患者中,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以上、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射治疗者分别占31.1%(46/148)、41.0%(43/105)、40.4%(53/131)、37.5%(33/88)、40.6%(88/247)、85.2%(23/27),明显高于非上肢淋巴水肿组的21%(42/42)、18.5%(45/243)、16.1%(35/217)、21.2%(55/260)、0(0/101)、20.2%(65/32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19.531、25.592、15.886、48.163、55.585,P均〈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腋窝局部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3.124,95%CI:1.927-5.064,P〈0.001;OR=2.017,95%CI:1.240-3.282,P=0.005;OR=2.512,95%CI:1.495-4.222,P=0.001)。上肢负荷过重、外伤、感染是形成上肢淋巴水肿的诱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体质指数≥25、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予高度重视,以便及早干预,避免淋巴水肿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SCH患者519例为研究组,同期540例非SCH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询问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本次怀孕前及孕期情况、既往妊娠史等,分析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产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然流产史、剖宫产、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初产者、孕前BMI〈18.5kg/m~2为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SCH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史、孕前BMI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EP)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2年10月~2002年6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包括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后821例临床妊娠中38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4.6%,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HP)的发生率0.6%.异位妊娠组取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异位妊娠史、盆腔炎性疾病(PID)史是IVF-ET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是IVF-ET后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胚胎移植后妇女激素水平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相关,但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早期诊断和微创性治疗,减少异位妊娠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癌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1995~2015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VTE的患者48例作为VTE组,并将其根据发病孕周分为3个亚组(〈12周组14例,12周~28周组17例,〉28周组17例);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选择同期产检、住院分娩且无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产检及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结果(1)VTE组孕次多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红细胞(erythrocyte,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压积(hematocrit,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TE亚组分析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RBC、HB、HCT、PT、APTT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D-Dimer、FIB均有升高趋势,但不同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体重增长幅度,Hb、HCT、RBC低,稽留流产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病史是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稽留流产病史是妊娠期合并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妊娠期的Hb、HCT、RBC减低对于VTE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用预制的调查表收集2017年6~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在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2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及麻醉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及低血压的处理情况。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212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低血压108例(50.9%),其中经体位调节加单次升压药物处理可纠正的低血压67例(31.6%),另需多次升压药物及其他措施处理的难纠正低血压41例(1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28kg/m^2、宫高>36cm、手术开始麻醉平面>T6、麻醉3min后平面≥T8是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危险因素;此外BMI≥28kg/m^2、多胎妊娠、麻醉3min后平面≥T8是产妇发生难纠正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应重视识别BMI、产妇宫高指标及多胎妊娠等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及上升过快,合理预防和处理低血压,保障母婴安全。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N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年龄、孕次、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行单因素分析,并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病变残留3例(5%);复发6例(10%)。单因素分析显示,CIN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与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因素存在相关性(均P〈0.05);而与年龄、孕次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均不属于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宫颈锥切术的CIN患者出现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因素多样,临床可行针对性干预,降低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促使患者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