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右胸骨旁小切口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定适合采取封堵手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岁3个月至6岁,年龄3岁以下15例,6岁以上9例。缺损最长径5~19(10.0±4.5)mm。做右胸骨旁1~2.5(1.7±0.6)cm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和(或)小型切口牵开器,切开心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输送鞘置入封堵器。结果24例均成功封堵,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90(43±19)min,术中出血量2~140(21±34)mL。术后出现快慢型房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住院2~9(4.7±1.8)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无明显胸腔积液。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13例,封堵器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骨旁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适合于年龄3岁以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结果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37min。术后住院3—7d,平均4.1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 标签: 经脐 ”形切口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腹股沟区切口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我院于1999年5月~2007年4月对51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股沟区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股沟/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改良Soave术和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7年作者收治年龄〉3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1例,其中28例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术,24例腹手术,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肛门改良Soave术明显少于腹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Himchsprung’sassociated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率低于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便控制能力以及大便形态方面比较,肛门改良Soave术优于腹手术。结论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行,疗效优于腹手术,但术后仍有诸多并发症,特别在排便控制方面,需要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评估。

  • 标签: Hirschspnmg病 肛门 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性裂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临床资料,其中5例发生腹壁切口完全性裂开,日龄2~28d,体重1.9~3.5kg,男性4例,女性1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2例,横切口2例,纵切口33例。5例均为消化道疾病的手术,其中小肠造瘘术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肠修补术1例,ladd及阑尾切除术1例。结果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患儿中,发生切口完全性裂开5例,切口裂开率为2.4%,且均为消化道疾病。1例肠造瘘及肠吻合、修补术患儿第1次手术中有肠内容物污染腹腔;1例行ladd及阑尾切除术患儿再次缝合切口时腹腔探查见结扎阑尾的线头脱落,腹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但未见阑尾残端瘘。5例患儿扩创再缝合后全部治愈,无再裂开现象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切口疝,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性裂开是剖腹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需紧急处理。避免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性裂开主要在于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减少诱发因素。

  • 标签: 腹部 外科伤VI裂开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镜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现对侧疝.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侧隐性疝;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婴幼儿右腋下直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早期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2月,选择年龄10个月至6岁,体重7~24kg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640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直切口组320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20例。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手术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无早期死亡病例,右腋下直切口组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直切口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行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避免传统手术切口的弊端,且切口隐蔽、美观,疗效好。

  • 标签: 婴幼儿 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双J管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小切口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采用1.5~2cm小切口肾盂成形术,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术后4~8周膀胱镜拔除.结果69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访3~6个月,肾形态和(或)功能较前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引流效果好,病人恢复快,护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切口的微创处理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腹股沟区隐睾症的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种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组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H腹膜外游离下降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游离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睾丸下降后位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双侧睾丸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2±2.1)min,腹腔镜组为(55.6±1.9)min。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术后7d及6个月查两组患侧睾丸下降位置发现:开放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5例位于阴囊入口处;腹腔镜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4例位于阴囊入口处;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超声显示患侧睾丸发育较对侧稍差。结论在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中,腹腔镜下睾丸下降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上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腹股沟区隐睾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首选腹腔镜探查及腹腔镜下隐睾下降术。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隐睾 治疗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报告低位小切口内窥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儿于颈前胸骨上窝处取2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悬吊技术,建立操作空间,在内窥镜引导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进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颈前低位切口内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囊肿/外科学 内窥镜检查 舌骨/外科学
  • 简介:小儿便秘临床以实热便秘、虚寒便秘居多。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失调,导致运化无力,粪便停滞于大肠。实热便秘治以清热通便,和胃健脾,疏通气机;虚寒便秘治以健脾补气,导滞通络。结合辨证取穴进行三字流派推拿治疗,具有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小儿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便秘 推拿 三字经流派 外治法 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21例临床资料.手术要点:全麻插管后,在内环口体表沿腹横纹做一长约2cm小切口,皮下分离一腔室,腔镜辅助下松解皮下环,还纳嵌顿物,5mm的300腹腔镜内环口探查腹腔,横断疝囊并高位结扎.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0例,1例失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出现术后对侧腹股沟疝.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该术式符合现代小儿外科精准微创理念,具有微创美容等优点,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小儿
  • 简介:目的肛门巨结肠一期根治术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 标签: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动力 肛门括约肌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术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直肠脱垂/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麻疹 临床表现 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