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刺梨,主产于贵州,因果实长有刺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兴水果,有“黔属独有,越境不生”之说。刺梨,在沉睡了几千年之后,直到近十几年人们才发现它具有非凡的营养、保健等价值。

  • 标签: 抗癌 抗衰老 刺梨 维生素C 营养学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的基础。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 简介:目的探讨Mammotome乳腺切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Mammotome对262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切除和活检,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192例,乳腺癌4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3例术中皮肤破损,5例出现较大血肿,1例术后2d切口及针道发红经抗感染治疗后消退,5例皮下轻度青紫,4例肿瘤残留。结论Mammotome乳腺切系统具有手术微创、定性准确、切口隐蔽、不需缝合、康复快等优点,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MAMMOTOME 微创 乳腺疾病
  • 作者: 史毓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2-12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4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16.50±4.30)min、(0.70±0.49)mm、(12.20±4.50)ml、(3.40±0.95)d,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更好一些(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来看,观察组为2.86%,和对照组的25.71%相比,观察组要更低一些(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微创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且术中出血量较好,切口愈合较快,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乳腺良性肿块
  • 简介:众所周知,癌症最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常合并沮丧和忧郁,所以癌症病人同时服用忧郁药并非罕见.忧郁药不但能改善忧郁症状,与止疼药同时用还能增强止疼效果.忧郁药还常常用以减轻三苯氧胺常见的副作用--阵发性潮热.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常规要服用三苯氧胺5年,一致公认三苯氧胺挽救了很多乳腺癌病人的生命.

  • 标签: 抗忧郁药 三苯氧胺 阵发性潮热 乳腺癌
  • 简介: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生长迅速,预后差,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血管化治疗的理想模型。本文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血管化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生成 胶质瘤 化治疗 原发性颅内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发生过程
  • 简介:随着血管生成类药物研发的进步,血管生成治疗也成为胰腺癌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血管生成类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传统药物。在众多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中,胰腺癌治疗领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的仅有厄洛替尼。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探索新靶点的药物,或将多种血管生成类药物联合,或将血管生成类药物和传统细胞毒药物、其他靶向药物甚至免疫调节药物合理有序的联合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中。本文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报道,对胰腺癌血管生成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贝伐珠单抗 厄洛替尼 依维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5例856处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切术,通过病理检查与随访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Mammotome微创手术成功率达100%。每个肿物的平均切除时间为15min,平均切次数18次,肿物长径(1.5±1.0)cm,皮肤伤口微小,仅3~5mm。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成功进行微创切除术,其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损伤小,美观效果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MAMMOTOME 微创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随着对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与放射联合应用治疗的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初步验证了放疗联合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行性和疗效。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切系统行皮下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切系统对23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施行了皮下乳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的切口瘢痕、胸壁外形及乳头乳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min;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佳;术后住院3—5d。随访6—15个月,患者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乳头乳晕处无明显凹陷,外形美观,乳头感觉正常,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较满意。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切系统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瘢痕隐蔽不明显,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症 乳腺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超声引导 乳房整形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通过siRNA(small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沉默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triticcells,DC)的Smad3,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并在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的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影响。方法:针对设计Smad3特异性siRNA利用RNAIMAX转入DC细胞并用Westen-blot法检测Smad3的沉默效果。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hmIL-4),刺激DC成熟。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的全抗原。实验分组: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流式检测各组DC成熟表型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DC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结果: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表面成熟标志CD80、CD83、CD86、HLA-DR(P〈0.05)及IL-12分泌水平(P〈0.05)明显高于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NegtivesiRNA-Smad3-冻融抗原(Ag)-DC组。且TGF-βI-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较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沉默DC的Smad3的方法,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能逆转TGF-β1对DC分化发育和递呈乳腺癌相关抗原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TGF-Β1 SMAD3 肿瘤疫苗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日益受到重视,并显著改善多种实体瘤的预后。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er,NSCLC)VEGF/VEGFR通路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治疗
  • 简介:目的:揭示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YH-16)与顺铂(CDDP)联合使用的血管形成作用。方法:首先以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凋亡分析,考察YH-16联合CDD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肝癌细胞系QGY-7701和SMMC-7721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其次,在HUVECs体外培养体系上,评价两药联合使用对细胞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YH-16与CDDP联合使用能协同地抑制HUVECs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增强了诱导细胞凋亡,上述作用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两药联合使用对HUVECs的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也有协同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血管形成的多个环节上,YH-16与CDDP联合使用提高了血管形成的效能,联合用药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抗血管形成作用
  •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创面治疗(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databas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pressuredressing”,“negativepressuretherapy”,“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subatmosphericpressuredressing”,“subatmosphericpressuretherapy”,“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VAC”,“vacuumassistedclosure”and“vacuumtherapy”,“vacuumsealing”,“foam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and“suction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创伤和损伤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彩超探头暂时闭颈静脉,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48例行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由助手应用彩超探头闭颈静脉法,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应用彩超探头闭颈静脉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PICC 颈静脉异位 探头压闭 彩超引导
  • 简介:目的构建能表达人膀胱癌重链可变区免疫毒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膀胱癌的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进行重组,得到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鉴定后的阳性克隆经IPTG锈导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正确,IPTG诱导后可看到明显的表达带,分子大小与预计值相符。结论得到了能表达人膀胱癌重链可变区免疫毒素的重组质粒。

  • 标签: 免疫毒素 抑制 肿瘤 抗体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负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食管癌手术吻合口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的1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采用负创面治疗技术,持续吸引,同时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康复。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愈合时间(从发现吻合口瘘采用经鼻-瘘口引流外接特定负治疗开始至经造影证实瘘口愈合的时间)为(18.26±8.38)d,与之前单纯经鼻-瘘口引流治疗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38.46±23.4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NPWT通过改变引流路径实现通畅引流,引流的抽吸作用使瘘腔处于负状态,护理工作中要保持各个管道的妥善固定,保证鼻-瘘口引流管的负引流的有效性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NPWT使瘘口的愈合时间缩短。

  • 标签: 食管肿瘤 引流术 吻合口瘘 负压伤口疗法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