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24h尿蛋白(Upro)水平和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724(CA724)、糖蛋白抗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鳞癌抗原(SCC)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Upro将232例CKD患者分为Upro〈1.5g/d组,Upro1.5-3.5g/d组和Upro〉3.5g/d组,比较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再根据Salb水平将上述患者分为Salb〈25g/L组、Salb25-35g/L组和Salb〉35g/L组;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按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A125、CA153、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Upro呈正相关,而CEA、CA199、AFP、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salb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血清水平均与Salb水平呈负相关,而CEA、AFP、CA153、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蛋白尿伴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中,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相应肿瘤的假阳性率增高。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确认,Action处置)循环的4个阶段10个步骤,对食管癌术后住院患者鼻胃管脱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工作责任心,在进行规范置鼻胃管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率从30.4%下降至7.8%,明显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法及质量追踪,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24h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儿的血清CA125、NS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患儿的24h尿VMA水平。对不同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阳性率分别为96.6%、81.0%、89.7%;临床分期为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患儿(P﹤0.01);治疗有效组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1)。结论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简介:探讨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性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性淋巴管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性淋巴管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简介:目的评价MRCP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价值。方法对35例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结果MRCP和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显示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共同管部充盈缺损(不均匀或略低信号缺失);②共同管部浅杯口征、肩征、不规则狭窄:⑨双管征(胆胰管扩张);④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⑤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及肝内胆管扩张(软藤征)。结论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对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具有诊断价值,优于US和CT,且可替代侵入性的ERCP/PTC检查。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强调全切除儿童颅咽管瘤,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本文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4岁及14岁以下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的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18例(100%),其中先高钠后为低钠血症或者先低钠后高钠者14例(77.78%)、单纯低钠血症3例(16.67%)、单纯高钠血症1例(5.55%);垂体功能低下18例(100%);术后出现尿崩症18例(100%),术后半年内尿量均恢复正常;高热13例(72.22%);癫痫发作10例(55.56%);额部硬膜下积液7例(38.89%);意识障碍5例(27.78%),经处理后出院前神志均转清醒;生命体征异常3例(均为4岁以下的婴幼儿),对症处理后均在48h内恢复平稳。结论: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高热、癫痫等。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均可获得满意控制。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留置胃管减压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3年12月1日前所有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数据库为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9篇,共计病例1315例,其中留置胃管组658例,不留置胃管组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胃管组相比,不留置胃管组可显著缩短术后进食时间(WMD=0.44,95%CI:0.28~0.60,P<0.01),但不影响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胃癌术后不需要常规预防性留置胃管。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神经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手段的发展,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现实。本研究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组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髓内室管膜瘤173例,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163例(94.2%),近全切除8例(4.6%),大部分切除2例(1.2%),出院3-6个月门诊随访好转142例(76.3%),余随访不全。结论: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争取全切是髓内室管膜瘤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肿瘤的性质与部位、手术技巧与切除程度等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比较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共136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即中心静脉置管组(Ⅰ组)和外周静脉穿刺术置管组(Ⅱ组)。结果①Ⅰ,Ⅱ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58%和98.52%(P〉0.05);②Ⅰ,Ⅱ组发生药物渗漏和,或脉管炎者分别为0%,22.2%和0%,36.4%(P〈0.05);③Ⅰ,Ⅱ组留管中位时闻分别为78d和5d(P〈0.001);④穿刺置管与留管期间,病人有心理恐惧和,或焦虑的Ⅰ,Ⅱ组分别为42.1%和12.5%(P〈0.001);⑤两组均未发生置管感染和栓塞。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且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恶性肿瘤的化疗和长期补液病人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行CT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32岁。CT或MRI显示均为单个囊性病变。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16~56个月,26例囊腔明显缩小,4例囊腔缩小。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Ommaya管置入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安全有效,本方法应作为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