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探寻恶性胸水蛋白标志物,建立快速、简便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系。方法收集恶性和非恶性胸水各50例,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一一配对,采用WCX2磁珠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捕获,用蛋白质谱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恶性和非恶性的胸水蛋白图谱相比,存在5个差异表达蛋白(P〈0.05),其中包括3个高表达蛋白,分子量分别是5335、7577、11670Da。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差异蛋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胸腔积液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甲甙是否通过NG-Kepl/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来抑制骨髓间充细胞的凋亡。方法:培养Witar大鼠BMSCs,设立正常组和黄芪甲甙干预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Nrf-2以及GSH的基因表达,Wetm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TUNEL和流式结果表明黄芪甲甙有抑制BMSC凋亡的作用,50^g/L组作用较强,与A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增加浓度抑制凋亡的作用增加不明显,ADR+AST(100|JLg/L、50|JLg/L)两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黄芪甲甙作用后明显降低NmmR-NA的表达,与ADR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分别与阿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甲甙可以通过Nf-2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Nf-2 骨髓间充质细胞 黄芪甲甙
  • 简介:胸膜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纤维肿瘤的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意外核辐射事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放射肺损伤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并且国内外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几年放射肺损伤在实验模型的建立、机制的探讨、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实验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解除疼痛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春新碱、紫杉醇和顺铂等都是临床有效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严重的神经系统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此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了探讨其产生及发展的机制,寻找治疗化疗疼痛的新靶点,许多学者做了深入的、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就化疗疼痛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化疗性疼痛 化疗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身高与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的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的大型前瞻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的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早在1889年,Paget即提出肿瘤生长的“种子一土壤学说”: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回顾近十几年的肿瘤学研究进展,不难发现: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并不仅仅和肿瘤细胞自身有关,肿瘤细胞的周边环境对肿瘤的生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包含多种成分,骨髓间充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其中重要的一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 肿瘤细胞 肿瘤生长 cells
  •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端粒酶 HTERT 化疗 顺铂
  • 简介:疲乏(fatigue)是肿瘤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重要的主诉之一,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乃至延缓疾病的治疗过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肿瘤相关疲乏就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的治疗而引发的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觉,且与病人的日常活动量无关,它影响到病人的活动,而且不能因休息而缓解。在国外有关疲乏的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肿瘤本身、治疗、焦虑、疼痛等较多因素相关。由于疲乏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对疲乏的治疗措施也仅仅是纠正相关因素而不是对其成因的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肿瘤相关疲乏的报道,本文就有关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 标签: 肿瘤 疲乏 流行病学研究 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
  • 简介:放射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部分患者在后期可表现为肺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生存期。本文主要从放射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影像学变化、病理学改变及中西医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胸部肿瘤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溃疡结肠炎的发病率渐上升,治愈难度大,且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中西药治疗本病,通过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的尚待完善。

  • 标签: 结肠炎 动物模型 中西药治疗 实验研究
  • 简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35%~40%。脊柱转移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肿瘤细胞在椎体内生长,侵蚀、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一直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降低了脊柱转移瘤的并发症。同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脊髓激光间质热疗同步发展也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脊柱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疗效的不断改善,长期生存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放射脑损伤是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就放射脑损伤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脑损伤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癌相关基因ESR1遗传多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50例壮族、50例汉族PLC患者,37例壮族、37例汉族高危人群,30例壮族、30例汉族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作为遗传标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方法(PCR-RFLP)检测ESR1基因多态及其基因突变的分布频率。结果肝癌组、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ESR1基因的SNPrs934077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多态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本实验拟将分离纯化得到的滑膜间充干细胞(synovial-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进行成软骨刺激诱导,并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进而判断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SMSCs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含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的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刺激诱导,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过程中其形态学的变化,以RT-PCR检测I、II型胶原及软骨特异性Aggrecan(AGN)的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I、II型胶原的表达,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GAG的表达,证实SMSCs的诱导成软骨作用。结果SMSCs在前述诱导条件下,诱导后14天细胞逐渐由小梭形变为多角形、类软骨细胞样形态,RT-PCR可以检测到I、II型胶原及AGN基因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I、II型胶原、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呈阳性。而未经诱导的SMSCs形态基本保持梭形,基因表达和染色呈阴性,两组间差异显著。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表达I、II型胶原;未经诱导的SMSCs不表达I、II型胶原。说明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可作为种子细胞在同样的诱导条件下向软骨分化。结论SMSCs作为新的MSCs家族成员,显示出与BMSCs相似的多向分化潜能,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后14天,SMSCs已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SMSCs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53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化疗方案及其致吐、指南依从等。参考NCCN指南分别对接受单日化疗方案和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533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止吐治疗比例达100%。其中多日化疗的高度致吐风险方案的指南符合率高于单日化疗(22.29%vs.15.79%)。结论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止吐药物以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激素为主,止吐药物使用的指南符合率低与阿瑞匹坦的可及有关。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化学治疗 5-HT3受体拮抗剂 NK-1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转化(EMT)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和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捕获外周血CTC,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TC和CTCEMT表型进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的CTC检出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及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相关。结果骨转移组中CT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WIST阳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术前乳腺癌外周血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关,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骨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对晚期肺癌恶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TN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移植恶病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中药组(TCM)、消炎痛组(IND)、顺铂组(DDP)、甲羟孕酮组(MPA)。ELISA法检测恶病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TNF-α、TNFR1、TNFR2的表达情况。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中药组中TNF-α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肿瘤组织IHC:中药组TNF-α和TNFR1表达较其他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而TNFR2表达较其他组增加(P〈0.05)。结论: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可能通过调节TNF-α、TNFR1和TNFR2的表达发挥抗癌性恶病的作用。

  • 标签: 癌性恶病质 中药 动物模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简介: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晚期和转移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大模式,过继免疫细胞治疗为目前生物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已在肾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有关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免疫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