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颅联合入路切除颅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颅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斜坡部脑脊液界漏较少见,普通方法修补较困难。我院今年收治1例床突一斜坡部缺损所致脑脊液漏的病人,采用经蝶入路进行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女性,53岁,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数天后界流清水样物,持续约一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其后病人偶感头痛,并长期低热(37.4℃左右),于1999年7月开始再次出现异流清水样物的症状。在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提示蝶窦后壁斜坡处缺损,蝶窦积液(图1,2)。转至我院后,遂在全麻下经口蝶人路常规显微显露蝶窦底,进入蝶窦后,见其内有浅黄色积液,粘膜与蝶窦壁粘连且较薄,用垂体刮匙尽量刮除,在蝶鞍后壁与斜坡交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鼻蝶入路 床突-斜坡部缺损 显微手术
  • 简介:我科2003年~2008年在70例经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采用蝶位薄层冠状CT定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38例;年龄28~80岁,平均40岁。病程2个月~10年。视力、视野改变45例,闭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鼻蝶入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外伤性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的合并症之一,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范畴。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经颅底(颅前、中或后窝)或其他部位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由鼻腔流出,

  • 标签: 外伤性 脑脊液鼻漏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对视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病区收治68例单侧视神经损伤的病人,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17-58岁,所有病例均行经蝶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24h至47d。术前眼球活动障碍5例,患侧眼屈光间质、眼底及对侧眼视力均正常。术前CT见额眶骨骨折63例,未见明显骨折5例,筛窦纸板骨折59例,视神经骨管骨折31例,筛窦积血57例,窦积血29例。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本组68例病人中56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2例12眼无效。5例术前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术后3例眼球运动恢复正常。结论内镜下经视神经减压手术,具有入路短,微创,康复快的特点。而且,由于重力作用,视神经减压后会自然下垂,减压效果远远大于其他手术入路。术中还可以发现影像及其他检查未明确的骨折。总之,内窥镜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有其独特的优点。

  • 标签: 内镜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手术
  • 简介:内镜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内镜经颅底外科运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暴露病变,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势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并获得越来越多的颅底外科医生的重视,将成为未来颅底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内镜 经鼻入路 颅底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隙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隙性痴呆的发生.方法对114例住院的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中,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著大于非痴呆组,此外,隙梗死总容积,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了解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隙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腔隙梗死 痴呆 危险因素 腔隙性痴呆 预防
  • 简介:1内镜经入路的提出和演变Cushing在1927年因为手术照明不足而放弃了经蝶窦手术入路。DoLt和Guiot又分别运用光学反射镜和术中透视定位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经蝶窦外科的发展。

  • 标签: 经鼻入路 神经内镜 CUSHING 手术入路 经鼻蝶窦 反射镜
  • 简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2例颅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neuroblastomas,ONB),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沟通型 文献报道
  • 简介:目的总结用自行研制的脑胶质瘤放疗囊,对恶生胶质瘤进行瘤间质放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在理论计算和模拟测定的基础上,对25例恶生胶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的残瘤内放置放疗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化疗囊内注入740~1110MEq/次的^125I,对残瘤细胞进行长时间、局部高剂量的近距离照射。结果模拟测定放射源1~2cm范围内的吸收剂量为30.4~91.3cGy/h,是常规经颅照射剂量的3~5倍。本组病例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同位素 治疗
  • 简介:女患,61岁,患者于2002年3月8日下午在咳嗽后突然出现颈及双肩背部疼痛,继而出现头痛,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双下肢无力感、二便失禁,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头CT及MRI无著征.

  • 标签: 典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MRI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 简介:手术部分切除一例罕见巨大颅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术后3月复查MRI示肿瘤消失.随访16月无复发,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经复习文献进一步明确这种临床少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胜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是在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倒,女5倒,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倒,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倒,巨细胞瘤1倒,鳞癌1例。肿瘤侵人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倒、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陈者7例,近全切脒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人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规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漓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颅底手术 经前颅底入路 前颅窝 前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在兔蛛网膜下出血(SAH)模型上,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管造影,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患者男性,23岁,因“头痛4天”于2011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21日下夜班后突发头痛,呈搏动样痛,伴有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肢体乏力、麻木,无意识丧失等,未引起重视,未及时就医,休息3d后,头痛未缓解,曾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出血(SAH),因经济因素未人院治疗,今头痛加重至我院治疗。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梗死 胃内容物 肢体乏力 意识丧失 头颅CT
  • 简介: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的治疗手段,因为SAH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早期脑损伤(earlybraininjury,EBI)、迟发性脑损伤(delayedbraininjury,DBI)、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而炎症反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并且炎症反应严重地影响SAH的预后,因此减轻炎症反应也就成为治疗SAH的一条重要途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症反应 早期脑损伤
  • 简介:目的观测经入路颅前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入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经入路切除钩突,经筛窦和颅前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经入路颅前窝手术是治疗颅前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 标签: 经鼻入路 颅前 筛动脉 神经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鞍底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