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火郁,是指阳气郁遏不达所导致的一类特殊火热病理现象。本文通过火郁证对抑郁障碍伴失眠的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分析得出,初步探讨从"火郁"论治抑郁障碍伴失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火郁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治疗的因势利导。而抑郁障碍伴失眠多由情志变化引起,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初则气机郁结,若日久则可见气郁化火,更甚者气滞血瘀。故纵观病机,无非气血失衡,从心、肝入手,舒畅气机,即为"火郁发之"。火郁的治疗,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常见的几种治法为疏肝泻火、清心泻火、升散阴火、化瘀逐热和涤痰泻火。升降散其辨证运用的关键是气机失调,只要是气机失调,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结果: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为其核心治法。火郁的治法,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气机失调者,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因此,升降散为火郁证的主方之一。结论:抑郁障碍伴失眠者,"火郁发之"为其核心治法。升降散为其主方。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心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对2组睡眠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综合医院失眠患者的相关心理状态。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3318例接受明尼苏达多项测验量表(MMPI)检测患者,分为失眠组1586例与非失眠组1732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眠组患者多表现为抑郁或焦虑性障碍(占65%),失眠组患者的癔病、疑病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态因子分表现为异常(分别为68.5±10.41、67.8±10.96、65.7±11.16、64.8±10.52、61.0±11.99),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常伴有癔病、疑病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态。
简介:目的探讨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人格基础是否相同。方法使用CPI-RC、HAMD和HAMA对符合DSM-Ⅵ焦虑障碍、抑郁障碍30例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焦虑组Do、Cs、Sy、Sp、Sa、In、Em高于抑郁组(P〈0.01),抑郁组Sc、Gi、To高于焦虑组(P〈0.01);焦虑组除Em高于对照组(P〈0.01)外,In、Re、So、Sc、Gi、Cm、To、Ac、Ai、Ie、Py低于封照组(P〈0.05、P〈0.01);抑郁组Sc、To、Fx与对照组无差别,其余各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2.各组的人格类型构成分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3.焦虑组和抑郁组的自我实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自我确认和人际适应水平以及人格类型不同。
简介:目的:观察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及病房住院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交泰丸组、降糖方组、舒乐安定组,28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睡眠质量、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交泰丸在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减分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有明显改变,较其他2组有明显差异。交泰丸组对血糖和三酰甘油的影响在治疗前后也有差异性改变,与降糖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泰丸组和降糖方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均有差异。交泰丸组症状改善优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交泰丸组较低。结论:交泰丸水煎剂对于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患者能改善睡眠质量和血糖指数,调节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