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核磁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RS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5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的OCSP分型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的OCSP分型的分布无显著的差异(P=0.88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的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的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的概率就愈高。
简介: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natidic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0.1g,每天一次,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14天测定血浆LPA。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结果脑梗死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80±0.87μmol/Lvs2.85±0.65μmol/L,P〈0.01);与治疗前相比,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治疗后LPA水平均明显降低(5.26±0.50μmol/Lvs5.79±0.83μmol/L,P〈0.01;5.06±0.69μmol/Lvs3.82±0.90μmol/L,P〈0.01),但氯吡格雷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LPA水平高于正常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其中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更明显。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而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分型。本研究着眼于传统与改良的TOAST分型与ESRS的关系,从而间接了解非心源性IS的病因分型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改良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小动脉病变(SAD),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SOD)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D)。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TOAST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3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以下简称AT)161例(50.9%),SAD68例(21.5%),SOD22例(7%),SUD65(20.6%)。不同ESRS分值组中不同病因分型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001)。低风险组中AT较少(18/93VS161/316,P〈0.0001),SOD较多(18/93vs22/316,P=0.003),而高风险组中SOD相对少(4/225vs22/316,P=0.012)。高风险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并无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趋势(P〉0.05),小血管病变的比例也不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ESRS分值愈大则出现罕见病因IS的概率可能愈小,而尚不可认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IS的几率就愈大;②ESRS评分系统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对于大小血管病变的影响可能是等同。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这两项免疫学指标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95例,84.07%)为首发症状,少数以复视(18例,15.93%)起病。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5/107)和84.85%(84/9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血清甲状腺抗体异常率分别为44.32%(39/88)和28%(14/50),胸腺增生和胸腺瘤阳性率分别为16.67%(17/102)和11.76%(12/102);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62.83%(71/113);但MuSK抗体均呈阴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率为12.39%(14/113),其中血清AChR抗体强阳性者(13例,28.26%)显著高于弱阳性者(1例,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P=0.032)。结论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大多数患者伴发胸腺和甲状腺异常。血清AChR抗体表达水平升高预示向全身型转化率升高,鲜有MuSK抗体阳性反应。
简介:目的:了解长沙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编制的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量表,对长沙市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ICU系列科室的6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51份,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均分为355.73±41.41(量表满分455),将量表各维度得分转换成百分制分数后,由高至低排序居于后三位的分别为:专业知识及技能(71.85±14.39)、个人专业发展能力(62.39±17.93)、科研及学术能力(47.36±18.63)。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科室均是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其中科室、护龄、职称进入回归方程,能解释31.5%的变异。结论:长沙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人及专业发展能力薄弱,科研及学术能力极度欠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