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现状并对其需求进行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 年2月—6月,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调查问卷对浙江省内 9 家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026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对需求进行预测,并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进行解释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率为 70.27%,其中刮痧(52.63%)、艾灸(51.85%)、拔罐(48.73%)、耳穴贴压(47.37%)的需求排名位居前列.综合重要性排序,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及态度、具体不适症状、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等特征是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 0.95~0.99,测试集中的AUC值为 0.80~0.89,模型性能较好.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卫生所收治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AIS评分)及治疗效能感(GSES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的AIS评分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评分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相对更好,在本类老年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 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形成 5 个主题:展现积极情绪,具有积极心理资本;投入生活,主动调适;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保持较好人际关系;寻找自我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达到积极生活状态.结论:医护人员在老年人共病管理时,需要重视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调动其主动调适的能力和采取适合的调适策略,重视社会支持提供,鼓励寻找自我意义,最终达到积极生活的状态.
简介:目的研究半球性病变癫痫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90例半球性病变(包括Rasmussen脑炎、巨脑回、围产期脑出血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血管闭塞后遗症、脑面血管瘤)病种、范围、部位,癫痫采用的手术方式及决定或影响手术方式的因素。结果90例共采用4种手术方式,其中74例采用改良解剖大脑半球切除、10例采用保留运动区的大脑半球切除、3例采用分次的半球切除、3例采用半球离断。其中改良的解剖大脑半球切除中有62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切除方式、12例采用经中央沟侧脑室前后分块切除。病例随访3个月-8年,癫痫控制情况根据Engle评分,Ⅰ级73例、Ⅱ级12例;Ⅲ级5例。结论综合考量磁共振病变特点、症状学及脑电图定侧定位和脑功能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简介:目的研究性病恐怖症的临床特点及康复要点.方法以118例确诊为性病恐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寻找此病症结.结果患者心理行为集中表现为怀疑患上性病或未愈,高度恐惧性病,体征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经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此病的人数已婚者多于未婚者(P<0.0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多于大专以下(P<0.01),既往有性病史者多于无性病史者(P<0.001).结论该病成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应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为辅,加强社会对性病的认识,整治性病医疗市场,减少社会环境的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简介:1起草背景1.1任务来源2002年11月19日《健康报》头版报道了某临床护士被用于艾滋病病人的输液针刺破,进而提出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的防护问题。针对此报道,卫生部有关司局领导批示:“医疗卫生机构等有职业危害的事业单位是职业病防治法的监管对象,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职业病防治已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请加快这方面配套规章的调研”。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中国CDC职业卫生所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补偿立法研究(中英艾滋病项目办资助),2003年5月,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建议,
简介: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经常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若干年前,我们认为血液是干净的。但是,随着医院感染及感染性疾病研究的进展,我们认识到,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健康与职业忠诚度。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的国家标准(全文见本刊网站:WWW.nursingmanagement.com.cn)。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是我国职业病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故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障职业安全迫在眉睫。本栏目特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负责此项标准起草工作的研究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行解读,介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风险及预防的国际进展;并邀请有关专家就护理实践与医院感染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帮助大家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内容,指导工作实践。
简介:目的探讨非典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桥小脑角区非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及颈静脉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包括4例孤立性纤维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4例室管膜瘤及1例脑脓肿。除黑色素瘤及室管膜瘤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术前常误诊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除外1例孤立性纤维瘤行次全切除及1例脑脓肿病例行大部分脓肿壁切除,余病例均全切除;术后随访6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及病变复发。结论桥小脑角区疾病展现多样性的病理特征,熟悉该区疾病组成,可减少术前误诊率。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的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商丘人民医院儿科脑动脉炎的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6~20mg,同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苷10ml/kg,静脉滴注,1次/d,部分颅内压增高患儿,给予20%的甘露醇,2~5ml·kg-1·次-1,1次/12h,或短期加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持续用药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0例有效,总有效率66.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7%和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疗效满意,有效扩张脑动脉的同时可对红细胞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达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