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坠落以及自然灾害的加剧(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人类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1,2]。通过临床工作发现,在外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颅脑损伤合并胸腹、四肢及休克。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复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对颅脑损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干预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行为的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的分析、归纳,总结自杀()干预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者的50%~90%的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对自杀()者的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者的最积极的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高危人群的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
  • 简介:目的研究面颅临床特征、救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0例面颅伤患者采用放射影像学诊断、常规面颅X线照片和CT、MRI脑扫描.个别进行脑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同时常规血气分析,部分呼吸监护,了解和纠正后低氧血症.对30例患者行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测,了解后脑血流改变.结果本组250例经救治后痊愈225例(90%),中残24例(9.6%),死亡1例(0.4%).生存者均无明显的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早期彻底清创,一期愈合,防止疤痕挛缩;错位骨折及时复位固定,防止骨性畸形.低氧血症是面颅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面颅伤 救治措施 骨性畸形 低氧血症 X线检查 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挫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对冲性额叶挫裂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25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保守治疗的3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的57例中,恢复良好43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综合考虑对冲性额叶挫裂和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特点,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叮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损伤 对冲伤 额叶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双额脑挫裂是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损伤机制复杂,后早期病情较轻,但常常突然病情加重,且手术时机不易捕捉,死亡率高,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双额脑挫裂伤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脑挫裂并颅内血肿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脑挫裂并颅内血肿患者168例,并根据CT检查结果及病史、症状、体征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6例,手术治疗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速尿、甘露醇、20%人体白蛋白治疗,并气管切开。结果本组168例,后6个月按GOS分级评估预后,良好44例,占26.2%;轻残37例,占22.0%;中残30例,占17.9%;重残17例,占10.1%;植物生存8例,占4.8%;死亡32例,占19.0%。32例中直接死于颅脑损伤25例,占死亡总数的78.1%;死于并发症7例,占死亡总数的21.9%。结论脑挫裂并颅内血肿的治疗应根据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选择。手术治疗颅内操作在放大镜下进行有助于彻底地清除挫裂灶,可靠止血和保护未破裂的脑血管。在某种程度上,有比显微镜下操作方便、快捷、实用的优点。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 简介: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roadtraffcin-jury,RTI)占50%~60%,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3].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50%~70%为颅脑创伤,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则更严重,抢救更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4].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科救治这类伤员51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胸腹腔脏器伤 治疗效果
  • 简介:重度头颌面合并是颅脑外伤中时常遇到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合并.它是在颅脑外伤的基础上合并颌面骨的骨折及大量出血.患者多因昏迷、呛咳反射减弱、失血性休克导致误吸、缺氧及脑灌注障碍,容易造成神经、呼吸、循环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迅速加重病情,直接危及生命.脑灌注压(CPP)高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利的[1].

  • 标签: 重度头颌而合并伤 休克 窒息 血容量 中心静脉压 缺氧性脑水肿
  • 简介:目的意识障碍(30分钟以上)是诊断脑挫裂的主要依据之一.许多经CT扫描证实了的脑挫裂伤病人,并无明显意识障碍史,故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注意.方法我们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共收治脑挫裂伤脑筋15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及头颅CT检查,按全国脑外伤会议的诊断标准以有否意识障碍将其分成意识障碍和非意识障碍两组.结果在职150例中意识障碍组89例,占593%;无意识障碍组61例,占40.7%.意识障碍组有以下特点(1)、多发挫裂(包括脑干损伤);(2)广泛性皮层损伤;(3)对冲性脑挫裂;(4)挫裂并发颅内血肿和骨折.无意识障碍组特点(1)损伤多为局灶性;(2)损伤单发;(3)损伤在"哑区";(4)损伤并发的颅骨骨折多为线状.结论过去临床诊断脑挫裂的依据是意识障碍必须在30分钟以上,而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被忽观往往误诊为脑震荡.自CT扫描应用于临床后,将脑挫裂的诊断向前推进一步,为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提供了诊断依据,故在临床上对怀疑脑挫裂的病人,有条件的应及早做颅脑CT检查.

  • 标签: 意识障碍 脑挫裂伤 临床评价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幼龄和老龄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信使RNA(nervegrowthfactormRNA,NGFmRNA)表达差异,探讨老年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较多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改善老年颅脑损伤预后的方法.方法采用大鼠侧方液压打击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和计算机显微图象分析技术,比较幼龄(2~3个月)和老龄(15个月)大鼠脑损伤后12h脑内N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用β2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clenbuterol,CLE)作为干预手段,观察其对幼龄和老龄大鼠受损脑组织NGF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液压打击伤后12h,两组大鼠损伤脑组织NGF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老龄鼠损伤侧大脑皮层NGFmRNA表达明显低于幼龄鼠(P<0.05);后立即应用CLE(0.5mg/kg,腹腔注射)并不提高幼龄大鼠受伤脑组织NGFmRNA的表达,但可显著提高老龄鼠NGFmRNA的表达(P<0.01).结论脑损伤早期老龄鼠NGFmRNA表达较低提示老年动物受损脑组织修复能力减低,这为我们认识临床上老年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较多的原因提供了帮助;CLE能够增加老龄大鼠受损脑组织NGFmRNA表达并可能由此提高老年动物的神经修复能力.

  • 标签: 幼龄 老龄 大鼠 液压颅脑伤 基因表达 神经生长因子信使RNA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致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0例双额叶脑挫裂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手术抢救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不应单靠血肿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手术,应争取在迟发性脑疝发生前依据病情变化,及时施行手术减压。

  • 标签: 额叶 脑挫裂伤 脑疝
  • 简介:本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对老、中、青三组共60例局限性脑挫裂伤病人脑血流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分析。以了解此类损伤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后受累脑血管的数量与年龄呈正相关;(2)两侧大脑半球血流灌注不对称,病灶局部脑血流减低;(3)大脑中动脉(MCA)受影响程度不及大脑前动脉(ACA)和基底动脉(BA)明显;(4)治疗前后脑血流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TCD可为局限性脑挫裂的治疗,病程和伤情的判断等方面提供客观的指标和依据。

  • 标签: 局限性脑挫裂伤 脑血流 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 颅内压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2006年1月7日因车祸致伤头面部伴意识障碍2h入院。后即昏迷,面部流血不止,伴有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程中有抽搐和小便失禁。

  • 标签: 颅脑损伤 贯通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及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额叶脑挫裂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的双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脑中心疝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后不同观察时相点又分为8个亚组,每亚组9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模型。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POD)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像分析。余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脑损伤后30min区可见出血灶.区内无血管染色.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后3d。(21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后2d达到高峰,直到后7d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3)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后24h、2d回升,3d再次下降,至7d仍未恢复正常。(4)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后2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后6h微绒毛增多。后12h~3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EPO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不足。

  • 标签: 颅脑损伤 微循环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对冲与冲击伤再手术的原因和预见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脑对冲与冲击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例采用GOS评定,随访6个月~2年,良好5例,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外伤同时具备减速性损伤,冲击伤侧的颅骨骨折,时间短,对冲侧的硬膜下血肿宽度大于10cm,意识昏迷时再手术可能性大。

  • 标签: 脑外伤 对冲伤 冲击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双额叶脑挫裂、脑内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50)仅根据CT及临床表现采用保守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n=50)根据病情逐步采取保守治疗→放置颅内压脑室型探头→单侧开颅手术入路清除双侧血肿→双侧开颅手术的手术方案。结果根据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去骨瓣比例明显下降(P〈0.01),双侧开颅比例明显下降(P〈0.01),但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双额叶脑挫裂、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由简单手术方案逐级到复杂手术过渡,能明显减少开颅及开颅带来的继发性损伤,减少脑中心疝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血肿 损伤控制 颅内压监测 入路 单侧 大脑镰切开
  • 简介:椎置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方法。理论上能够增加固定器的强度,为骨折的愈合提供更为稳定的固定系统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1,2]。在临床实践中也初步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但是有关椎置钉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临床报告病例较少[3]。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 简介: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109例,其中18例发生脑中心疝,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 标签: 脑中心疝 额叶挫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