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O形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7例病人在O形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O形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脊柱 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形臂 导航
  • 简介:目的介绍C形或CT靶点精确定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816例射频治疗病例,术中采用C形X线或CT定位,靶点位于卯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s。近、远期疗效观察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本组近期随访病例2760例,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96.41%,2年内复发率192例(6.9%),无效39例(1.4%)。结论本手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疗效。对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做为一项补充治疗。对本病伴有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C形臂 CT定位 三叉神经痛 射频
  • 简介: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置入内镜前定位技术,术中持续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超声引导下穿刺脑组织技术在神经内窥镜手术中加以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手术野对重要血管进行超声探测,并能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误伤血管,还能对动脉夹闭后进行血管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引导和监测下的神经内窥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技术 显微神经外科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
  • 简介: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脑室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室肿瘤病例资料,其中侧脑室肿瘤10例,第三脑室肿瘤8例,第四脑室肿瘤5例。病例均接受神经内镜手术。结果脑室镜手术6例(肿瘤全切除2例,肿瘤活检及第三脑室造瘘术4例);Endoport内镜控制手术4例(肿瘤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及第三脑室造瘘术1例);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13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对脑室内肿瘤活检与切除,脑室镜手术比传统方法有显著优势。Endoport内镜控制手术主要用于切除血供丰富的肿瘤。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用于肿瘤残留位置较偏的病例,为手术肿瘤全切提供保证。

  • 标签: 脑室肿瘤 神经内镜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和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栓塞血管分别为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颈内动脉主干5例,基底动脉1例)均在发病9h内进行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治疗,其中6例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栓塞动脉.结果主要栓塞动脉100%再通,病人恢复较好.6例随访1~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随着睡眠学科的发展,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能最大限度减轻睡眠监测的首夜效应并提高监测的依从性为睡眠学界广泛关注。心肺耦合分析技术可以简化信号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且可提供可靠、实用的睡眠评估报告,在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本文旨在介绍这一方法的建立,并简要综述其已有的临床和科研应用

  • 标签: 心肺耦合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 失眠 抑郁症
  • 简介:常规的神经传导研究对神经髓鞘的完整性较为敏感,但不能提供神经膜电位的相关信息。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膜电位及离子通道,但它只局限于细胞或动物模型的研究。阈值示踪技术测量活体神经的兴奋性、对因离子通道或Na^+-K^+泵功能变化所致的膜电位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目前研究神经兴奋性的一项新颖技术

  • 标签: 阈值 兴奋性 潜伏期叠加 阈值电紧张 周围神经病
  • 简介: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和肌电图(EMG)。前两项技术常规应用表面电极,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后者系应用针电极的有创性检查技术,至今尚无任何可以取代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检查技术 临床 诱发电位 表面电极 常规应用
  • 简介: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中。经组织学验证,这些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斑块负荷、组织成分、纤维帽完整性和炎症反应。本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价值:①在易损斑块表面破裂前,磁共振斑块成像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②颈动脉斑块磁共振特征可能有助于制订临床治疗策略;③磁共振斑块成像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亚低温治疗可以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但传统的体外诱导和维持低温技术仍有较多缺点。通过血管内技术诱导和维持亚低温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亚低温技术要点、疗效及优缺点作文献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亚低温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微透析技术,自1972年Delgado发明第一根微透析探针以来,被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 标签: 微透析 胶质瘤 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内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内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颅内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内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内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内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机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机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的定义为撤机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机者定义为撤机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机,28次撤机成功,10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机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机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机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机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院的90例机械通气需镇静镇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镇痛管理,干预组按照eCASH理念实施镇静镇痛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85,P=0.001);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t=-3.397,P=0.001);一次性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χ2=4.731,P=0.030);在院死亡/放弃治疗率低于对照组(χ2=5.404,P=0.020)。结论:eCASH理念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eCASH理念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微创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技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内镜下和内镜控制下以及内镜辅助下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122例,包括各种颅内肿瘤切除68例,颅内血肿清除51例,颅内囊肿切除2例,脑积水造瘘1例。结果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满意,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无复发;48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囊肿全切除,另1例囊肿缩小;1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脑室明显缩小。结论内窥镜技术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神经外科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