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胸腔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2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依从性、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数字分级(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气胸、肺不张等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P〉0.05)。结论:手术室全面护理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焦虑心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神经内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单纯位于侧脑室8例,第三脑室6例,同时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8例,囊性颅咽管瘤经囊腔内置Ommaya管术后囊腔明显缩小4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对部分病例进行放射治疗。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36个月,平均15.7个月,无死亡病例,第三脑室内生殖细胞瘤复发1例,第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囊腔扩大1例。结论神经内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具有微创、手术视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 标签: 脑室肿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神经内下脑室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室肿瘤病例资料,其中侧脑室肿瘤10例,第三脑室肿瘤8例,第四脑室肿瘤5例。病例均接受神经内手术。结果脑室手术6例(肿瘤全切除2例,肿瘤活检及第三脑室造瘘术4例);Endoport内控制手术4例(肿瘤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及第三脑室造瘘术1例);神经内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13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对脑室内肿瘤活检与切除,脑室手术比传统方法有显著优势。Endoport内控制手术主要用于切除血供丰富的肿瘤。内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用于肿瘤残留位置较偏的病例,为手术肿瘤全切提供保证。

  • 标签: 脑室肿瘤 神经内镜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内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随着颅底肿瘤手术技术的重大进步,颅底外科学亦日趋成熟.成像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和具有三维重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多颅底解剖学的理解,并能精确的描绘肿瘤的轮廓.导航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接近肿瘤的精确度,使安全切除变的更加容易.光纤和内的发展又为医师提供了不同解剖区域的视野.与开放颅底手术技术发展的同时,内手术也开始出现,并在过去的25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大多数的鼻腔和鼻旁窦的良性炎性疾病均采取内方法这里,对经由鼻腔可到达的的中央颅底肿瘤也可采用内切除手术,它们的生理特性允许这样的内切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颅底外科是颅底外科的新的前沿.

  • 标签: 神经内镜 颅底外科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锁孔内和开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锁孔内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锁孔内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3.9%vs86.5%±9.1%,t=3.007,P=0.004),锁孔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min±15minvs232min±16min,t=-23.041,P=0.000),锁孔内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50.o%,χ^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Z=-1.754,P=0.079)。结论锁孔内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锁孔 神经内镜 微侵袭外科
  • 简介:目的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烟雾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顽固性癫痫病人,将几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不同类型顽固性癫痫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患者3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发作发展至全身发作10例,强直-阵挛性发作3例.术前均行头皮脑电视频连续监测及头MRI检查,其中14例行SPECT检查.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6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胼胝体切开术2例,前颞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10例(海马切除8例,杏仁核切除6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6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结果31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手术总有效率871%,优良率为67.7%.结论多种手术联合治疗顽固性癫痫病人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术方法 联合治疗 顽固性癫痫 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索经蝶骨内辅助切除垂体腺瘤对患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网页检索PubMed、Webof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获取有关内切除垂体腺瘤的文献,根据文献纳人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经两位工作人员分别提取文献内资料,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1080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GH[危险度差值(RD)=0.18;95%可信区间(CI):0.06-0.27];PRL(RD=0.20;95%CI:0.14-0.27);ACTH(RD:0.02;95%CI:0.14-0.17)。小腺瘤和大腺瘤两组间,GH和PRL的术后恢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治疗垂体腺瘤术后,ACTH恢复率在小腺瘤和大腺瘤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GH和PRL的恢复率在小腺瘤要高于大腺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生长激素 催乳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CT定位锁孔内窥镜协助显微下清除高血压脑内出血.结果血肿清除率为823%,32例死亡6例,死亡率<20%,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在CT定位下,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孔手术-内窥镜 显微镜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下与显微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319例,其中神经内手术127例(神经内组),显微手术192例(显微组)。结果神经内组和显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神经内组鼻中隔缺损率、复发率和术后尿崩发生率(分别为20.47%、4.72%和8.66%)均明显低于显微组(分别为36.98%、13.02%和27.60%;P〈0.05)。结论神经内与显微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相当,但神经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入路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内下与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组),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组)。结果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组(52.6%;P<0.05)。结论与显微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血肿 神经内镜 手术显微镜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瘤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确保腹腔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延长设备、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手术以来,五常法在手术室腹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无一例因腹腔器械故障或欠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五常法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了手术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 标签: 手术室 五常法 理中 腹腔镜手术 1993年 手术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鞍底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方法选择翼点锁孔概念,利用神经内的辅助技术,对33例鞍区的垂体腺瘤患者先行单纯显微辅助下手术切除,然后再联合神经内切除肿瘤,比较两种方法的全切率。结果33例患者中先用显微辅助下手术获得全切20例,次全切13例;13例次全切患者再联合神经内手术后获得全切8例.次全切5例。联合神经内手术获得全切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单纯显微手术(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辅助下行垂体腺瘤显微手术能够克服手术中的死角,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残余,保护垂体柄,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

  • 标签: 翼点入路 锁孔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