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3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和2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GF、sICAM-1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HGF、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轻、中、重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HGF、sICAM-1水平升高,推测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的修复,sICAM-1作为炎症/免疫因子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血清GHF、sICAM-1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肝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成功制作稳定的雄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ICH组,行为学判定异常,30只)和对照组(30只),在脑出血后8、16、24、48、72和120h采用右脑半球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和ELISA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1β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采用二次项非线性回归分析,了解二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H组脑出血后大鼠立即出现行为学异常,但在120h已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CH组大鼠血清IL-1β在16-72h出现明显高水平表达,脑含水量在24-72h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120h时,两项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二者变化规律存在正相关性(r=0.906,P〈0.001)。结论ICH组大鼠血清IL-1β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可作为ICH后脑水肿程度的一个判定指标,为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IL-1Rα/IL-1β比值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清中的变化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同时探讨IL-1β与IL-1R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31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颅内外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就术前、术后1h、1d、3d、5d以及造影复查(术后6~12个月)时血清IL-1β、IL-1Rα和IL-1Rα/IL-1β比值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在31根血管上放置31枚支架,随访6~12个月,6例出现了再狭窄(19.35%),超过50%的再狭窄为3例,余3例在10%~30%之间。2组患者术前IL-1β、IL—Rα、IL-1Rα/IL-1β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α呈正相关(r=0.444,0.881;P均〈0.05);术后1h、1d、3d、5d2组患者IL-1β、IL-R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复查时2组IL-1β、IL-R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再狭窄患者IL-1Rα/IL-1β比值明显低于未再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呈正相关(r=0.531,0.953;P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1Rα与支架术后的炎性过程有关,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再狭窄有关。IL-1Rα/IL-1β比值的变化可做为再狭窄监测的指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再狭窄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了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期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SICAM-1的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ICAM-1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梗死 可溶性黏附分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病毒性脑炎28例,细菌性脑膜炎24例的病人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在恢复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ICAM-1和TNF-α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与病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以及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MGBl、OPG和MIF水平。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亚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低于AS组,且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A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HMGBl、OPG和MIF均参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因子,PAS三联疗法可有效降低其血清浓度,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骨保护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浓度的变化。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病1~3d、7d、14d和28d时血清FKN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FKN浓度与相应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3个月时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各种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KN浓度均升高,TACI组最为显著;在不同时间点,血清FKN浓度变化大致为TACI〉PACI〉LACI〉POCI,与相应时间点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3个月时B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FKN浓度的变化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各OCSP亚型患者炎症损伤的差异,并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3个月时的转归。

  • 标签: 脑梗死 分类 FRACTALKINE
  • 简介:目的测定脑梗死及脑出血疾病血清NO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35例脑梗死病人,35例脑出血病人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NO的含量,以探讨三者之关的关系.结果显示脑梗死组血清中NO含量为(144.0±22.9)μmol/L,脑出血组血清中NO含量为(138.0±24.6)μmol/L,正常人组血清中NO含量为(768±8.9)μmol/L.本实验所测定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P1(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2(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3(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0.611.结论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后NO即迅速升高;二者血清中NO含量与正常人血清中NO含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而二者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发病后二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脑细胞缺血,导致谷氨酸(Glu)释放增加,使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Ca++通路开放,大量Ca++内流并与钙调素(CaM)结合,激活NO合成酶(NOS),其中iNOS的激活无需Ca++,生成大量的NO.它在脑梗死疾病早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脑出血疾病及脑梗死疾病后期产生毒性作用.

  • 标签: 血清 NO 脑梗死 脑出血疾病
  • 简介: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我院精神科在2005年12月29日收治的癔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武警战士,因感觉上腹部反复疼痛伴有自残行为,总病程1年余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在我院行精索静脉曲张术,术后1个月诉左下腹牵扯痛,逐渐出现精神恍惚、头昏、失眠、兴趣丧失,对自己病情过分关注并伴有自残行为。到当地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博乐欣治疗3月余,后又送往上海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4月余,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日剂量700mg/d,病情时轻时重。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给予维思通等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但过1月减量后又发病,发病时诉腹部牵扯痛难忍,满地打滚,伴有自残、自伤行为及精神恍惚。当时查体:神志清,体温、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左季肋区有局部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亦无异常发现,其他实验室检查排除躯体性疾病。根据症状及病史,诊断“癔症”,给予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暗示及应用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等处理,2周后明显好转,1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 标签: 癌症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a) TOAST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PK、LDH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Monarch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梗死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发病后第3天)和恢复期(发病后第14天)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PK、LDH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脑叶梗死的LDH水平高于基底节梗死(P<0.05),随着梗死体积的增加血清酶水平也升高.结论测定血清CPK、LDH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 CPK LDH 肌酸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该院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员共1280例,3~60岁,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或护理指导。结果:1280例接种人员中共出现不良反应89例,总体不良反应率6.95%,其中局部不良反应28例(2.18%),全身不良反应61例(4.76%)。给予适当的护理处理,症状很快消失。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安全的;做好接种护理工作对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感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纳入住院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32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于规定时间皮下注射r—huEPO。对照组不予r—huEPO处理,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颅内压及脑水肿变化情况;两组均在研究时间静脉采血,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分析各组NSE变化。结果从临床征象比较,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较好;两组患者血清NSE均随时间变化表达不同,治疗组血清NSE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是较为敏感特异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指标,利用r—huEPO进行红细胞动员,可通过各种机制抑制颅脑创伤后的继发病理损害及其过度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万拉法新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有显著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万拉法新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 标签: 抑郁症 万拉法新 药物治疗 性激素
  • 简介:男,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2005年4月14因头痛、头晕就诊,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自如。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15ml,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11月10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呈嗜睡状态,言语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Ⅱ级,CT示右额叶低密度改变,右颞顶部脑出血,约40ml。

  • 标签: 高血压 多发脑出血 CT 治疗
  • 简介:精神科病房住院病人自杀的成功率很高,而且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采用自缢方式成功自杀的占住院病人的63.63%[1],而且抢救成功率也很低,现将我院成功抢救自缢病人1例进行报道,供同道们参考.

  • 标签: 抢救措施 自缢方式 心率 人工呼吸 缺氧状态
  • 简介:患者,男性,31岁。因头部多发肿物于于2014年6月11入院。入院查体: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颅顶部及颅枕部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地坚硬,不能活动,最大者约3.2cm×2.2cm大小。头颅i维CT片示:脑颅骨表面凹凸不整,颅骨外板、板障密度不均,部分骨质局限性增厚并见多发结节状,部分病灶向颅骨表面突出(图1,2),于2014年6月13日在局麻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

  • 标签: 颅骨骨瘤 多发性
  • 简介:1病例患者女,2岁。3d前从50cm高处坠落,着地部位不详,短暂啼哭,当时未发现外伤痕;第2d白天患儿玩耍正常,无恶心、呕吐,晚患儿入睡时突然大声啼哭,且夜间多次啼哭,第3d清晨发现患儿精神差而入院。病程中无二次外伤史。查体:嗜睡,强迫后仰头位,双瞳等大等圆约4mm,光反射灵敏,余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凝血四项正常。环枢关节CT平扫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头颅CT示:斜坡偏左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3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入院后经颈部制动,积极止血、脱水、预防感染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3d,复查CT血肿吸收后出院。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斜坡区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CT平扫 高处坠落 定位体征
  • 简介:2009甲型(H1N1pdm09)流感大流行后,几个单价大流行性流感疫苗通过快速程序被许可使用。发作性睡病作为疫苗的副作用被发现,主要是在接受用欧洲的灭活纯化协议生产的AS03佐剂A(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感染野生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发作性睡病的发病也在增加,这提示此种病毒抗原的作用在发作性睡病疾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进行了发作性睡病背景简介,概述了流感疫苗制剂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然感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疫苗 疫苗接种 发作性睡病
  • 简介:在动物模型中,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1和G-CSF介导了脑出血后的修复过程。本研究目的在于发现脑出血预后与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之间的联系。前瞻性收录了症状发生12h内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95例[男性66.3%,平均年龄(67.8+9.8)岁]。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出血患者 预后相关 血清 G-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