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变异型,较为少见,常累及口腔。本病分为2个亚型,损害最初表现为松弛型水疱和糜烂(Neumann型)或脓疱(Hallopeau型)。之后两亚型均发展为伴脓疱的色素沉着性增殖性斑块,边缘有肥大的肉芽组织增生。方法:作者报道3例仅有口腔损害的增殖型天疱疮患者。其中2例分别为30岁和45岁男性,另1例为51岁女性。结论:3例患者的口腔损害均为覆白色膜的糜烂及增殖性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一致:棘层特征性肥厚,基底层与棘层间水疱形成。水疱内可见渗出,主要为嗜酸粒细胞。黏膜固有层上部可见严重的炎性反应。链霉素-生物素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显示所有病例表皮细胞间均有IgG和C3沉积。

  • 标签: 增殖型天疱疮 口腔损害 组织病理学特征 寻常型天疱疮 肉芽组织增生 水疱形成
  • 简介:寻常型天疱疮(P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常首发于口腔并逐渐累及其他部位黏膜和皮肤。许多患者,特别是初期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报告1例。

  • 标签: 寻常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 自身免疫性 黏膜损害 患者 皮肤
  • 简介:性高潮是一种逐渐升高的兴奋、紧张状态,当这种状态积累到顶点时会出现爆发。这种爆发会带来极度愉悦的感受,并同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性高潮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因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这一现象。这篇综述总结了关于性高潮的一些理论上的和实验上的研究,其中包括了性高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不能达到性高潮的原因以及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在性高潮中扮演何种角色等内容。

  • 标签: 性高潮 机制 躯体变化 性功能障碍
  • 简介:背景: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以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为特征,并由CD8+活化淋巴细胞与基底层细胞表面表达的未知抗原接触而触发。基底膜带(BM)降解,淋巴细胞可移行通过,包括蛋白水解酶中已知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OLP患者活检标本中MMPs系列的表达,以揭示不同OLP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6例确诊为OLP的患者(14例网状型和12例糜烂型),还有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糜烂型扁平苔藓(E-OLP)的所有患者MMPmRNAs表达水平都高于网状型扁平苔藓(R-OLP)。而且,MMP-1和MMP-3可能主要与糜烂型的发展有关。本研究还评估了特异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结论:OLP不同的临床表现与MMPmRNA水平显著相关。糜烂型与网状型口腔扁平苔藓基质金属蛋白基因表达@MazzarellaN@FemianoF.@GombosF.@M.Guiliano$DepartmentofExperimentalM...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型口腔 型网状
  • 简介:近年来,关于难治和复发的生物膜相关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常见病如龋齿、膀胱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角膜炎等均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生物膜一旦在体内形成,往往引起感染的久治不愈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生物膜相关感染导致的耐药也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因此,生物膜的抑制和破坏就成了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生物膜的破坏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破坏 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组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口服白芍总苷0.6g,3次/d,疗程为8周,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30%和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3.33%,对照组复发率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白芍总苷 他克莫司 口腔扁平苔藓
  • 简介:线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医学美容手段之一,可通过在体表组织的不同层次内埋置线材达到提升收紧、填充凹陷、改善肤质及体表塑形等目的。尽管线技术中的线材随着线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种类日益增多,但以大类而言,从持续时间可分为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以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平滑线、锯齿线和螺旋线,以成分主要分为肠线、PGA/PGLA或PLA编织缝合线、PDO线、PPDO线、PLLA线、PCL线等。在经CFDA批准的线材中合理地选择是线技术操作的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种线材的成分、特性等可更好发挥线技术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及纠纷。

  • 标签: 线技术 线材 医美技术 年轻化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狭窄优劣。方法:利用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研究文章,提取资料,应用State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非随机对照研究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99人。唯一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口腔黏膜组与阴茎皮片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90.5%vs87.5%,P=0.07)。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表明,口腔黏膜组优于阴茎皮片组(RR=0.86,95%CI0.77-0.96,P=0.008)。按手术方式亚组分析表明,采用背侧镶嵌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与阴茎皮片效果相当(RR=0.90,95%CI:0.77-1.06)。结论:阴茎皮片移植物与口腔黏膜游离移植物在前尿道狭窄一期背侧镶嵌成形术中效果相当,皆可选择。但此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口腔黏膜 阴茎皮片 移植物 META分析
  • 简介:面部年轻化注射美容是美容微创手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注射美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射材料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注射美容材料的分类、不同材料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国内上市的主要注射美容材料的临床应用及理念发展,总结了不同品牌注射材料的特性和差异,提出了材料的选择还需要结合适宜的注射技术并参考求美者需求的综合性原则。

  • 标签: 面部年轻化 注射美容材料 A型肉毒毒素 软组织填充材料 透明质酸钠
  • 简介: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重症银屑病类型,临床上表现为泛发的水肿性红斑,伴或不伴系统症状。红皮病型银屑病起病可以急骤、凶险,也可演变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状态,治疗非常困难。目前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方案仅有病例和病例系列研究。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17抗体、白介素23抗体等生物制剂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选择治疗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红皮病型 治疗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制剂
  • 简介: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正式出版。在这一诊断标准中,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 标签: 社会心理因素 同性恋 生物 精神障碍分类 判断能力 职业能力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负担。传统药物治疗常常效果不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大,而靶向性高的生物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的异常活化、拮抗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断免疫反应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作用于T细胞的药物、抗白介素IL-23/IL-12抗体以及IL-17A及其受体拮抗剂。而近年来其他免疫生物制剂,如T肽、ABX-IL-8等可抑制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因子释放,具有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 简介:背景:Behcet病(B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和生殖器皮肤/黏膜的复发性疼痛溃疡,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创伤愈合中的有效性,它可能对治疗BD的口腔溃疡(OU)和生殖器溃疡(GU)有效。目的:旨在确定局部外用G-CSF治疗BD的OU和GU的有效性。方法:根据Behcet病国际研究小组的标准诊断为BD的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参与研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观察,记录在此期间的所有发病情况。此后给予患者局部OU外用G-CSF4×120μg/d,连用5d,和(或)GU4×30μg/d,连用5d,治疗后随访3个月。研究期间全部患者未使用并发的疾病特异性药物或免疫抑制性的外用或系统药物。结果:对比之前接受的治疗,7例用G-CSF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了,并减少了OU和GU的疼痛。但治疗后一段时间,G-CSF在OU和GU的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的有效性并不持续。结论:G-CSF对BD患者的OU和GU的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鉴于G-CSF的费用高昂、制剂不实用,不能够治愈本病,因此G-CSF仅用于部分选择性患者的治疗。(1139~1143译)外用...

  • 标签: 刺激因子 口腔生殖器 因子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和预测申克孢子丝菌海藻糖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全长为2864bp,编码905个氨基酸。TargetP和MotifScan预测该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其中磷酸化位点尤为丰富,包含cAMP依赖性磷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和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TPS蛋白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未发现信号肽。结论: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编码蛋白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的结构功能特点,可行相应小分子抑制剂筛选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海藻糖磷酸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现阶段实现彻底治愈具有很大挑战性。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研究提示小分子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有望为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大部分小分子抑制剂还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银屑病 Janus激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BP180(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又称胶原蛋白ⅩⅤⅡ,是半桥粒蛋白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真表皮交界处紧密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BP180可能存在其他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BP180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BP180 类天疱疮 皮肤炎症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自带过敏原物理信息960种,对92例患者逐一过敏原检测。其中11例同时做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结果92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均有阳性结果,过敏原阳性共计361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06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01人次,化学物质过敏原阳性45人次,其他过敏原阳性9人次。11例患者在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中,7例测出过敏原阳性共计39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3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6人次。结论利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能测出各种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致敏原,种类多、安全、无创、无不良反应,与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可以形成互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过敏状态。

  • 标签: 生物共振治疗仪 过敏原 免疫印迹 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