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早期在基层医院就诊多,历年来解决此疼痛是皮肤科的一难题。目前我们仍未见到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关于治疗此病疼痛的方法很多,如针灸疗法、音频疗法、激光照射、磁穴疗法、外用中西药物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理想。麻醉药及地塞米松用于此病有许多方法,如硬膜外置接管镇痛泵、神经根直接注射、皮下注射等,缺点是操作复杂、要求高、

  • 标签: 带状疱疹 早期疼痛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 简介:患者男,69岁。左腰背部肿物1年余。7年前诊断为'左侧乳腺癌',5年前行左侧乳腺切除术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组织病理检查示转移性乳腺癌;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示ER和GATA-3均阳性。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手术 皮肤转移 男性 全科诊疗思维
  • 简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表皮下大疱病。作者近来诊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均为中青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肾移植手术 中青年
  • 简介:目的探讨嫩肤、换肤术后的面部敏感皮肤的治疗。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仅外用保湿剂,2次/d;B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d,外用保湿剂2次/d;C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d,外用吡关莫司乳膏1次/d及保湿剂2次/d;D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d,用马齿苋煎液局部冷敷15min,2次/d,后外用吡美莫司乳膏1次,d及保湿刺2次,d。疗程4周,进行皮损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各症状评分均值由高向低排序为D〉C〉B〉A(P〈0.005)。A、B、C、D4组间的有效率分别为46.34%,55.81%,77.27%和91.49%(P〈0.005)。结论马齿苋冷湿敷配合吡美莫司乳膏外涂,加用抗组胺药物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 标签: 面部敏感皮肤 换肤和嫩肤术后 保湿剂 中药 吡美莫司
  • 简介: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美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研究认为,目前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是难治性瘢痕疙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其复发率。但对于术后射线种类、放射时机、总剂量及分割剂量、疗程等尚无统一标准,现就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舒利通颗粒治疗阴虚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舒利通颗粒治疗80例阴虚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变化情况。动物实验研究采用二甲苯、醋酸等致炎剂,观察舒利通颗粒对由此产生的小鼠耳廓肿胀及扭体的镇痛作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舒利通颗粒治疗80例阴虚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痊愈14例,显效5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3.8%。治疗后患者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实验研究:舒利通颗粒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有显著性降低(P〈0.01);舒利通颗粒对二甲苯的致炎作用有显著性减轻(P〈0.05);舒利通颗粒对本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舒利通颗粒对阴虚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舒利通颗粒 抗炎 消肿 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IDH)的相关性,以探究CPPS可能的病因,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对门诊CPPS患者行腰椎间盘(腰3~骶1)CT检查,CLIDH阳性患者行腰椎牵引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前后4周,分别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70例不明原因CPPS患者中141例(82.94%)存在CLIDH。治疗后NIH-CPSI总分由(25.49±5.27)分下降到(14.16±4.61)分(P<0.05),其中疼痛评分由(12.85±2.92)分下降到(7.82±2.65)分(P<0.05),排尿症状评分由(4.45±2.74)分下降到(2.19±2.2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由(8.20±1.78)分下降到(4.16±2.18)分(P<0.05)。结论:CLIDH可能是造成大多数“不明原因CPPS”的重要病因之一,对此类CPPS患者行腰椎牵引和中药口服治疗,疗效明显,简便无创。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PPS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牵引 独活寄生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胸背部皮肤变硬1年余,于2007年6月就诊。该患者于2003年春季接受左侧乳腺癌

  • 标签: 硬皮病 泛发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 标签: 皮瓣 面部 基底细胞癌
  • 简介:背景:已有报道认为Sweet综合征(SS)与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材料和方法:作者对在自己科室就诊的淋巴水肿部位发生SS样皮损的患者进行了回顾,记录和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作者报道7例曾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外科手术后的女性患者。其中6例应用他莫昔芬。所有患者均有与SS一致的几种皮损,主要位于因乳腺切除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肢体部位及同侧胸壁、躯干和背部。其中1例出现大疱性损害。3例皮损自行缓解,2例经抗生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乳腺切除术后淋巴水肿部位发生红色痛性斑块应考虑为Sweet综合征的罕见表现。作者在文献中仅发现3例类似报道。尽管该现象的发病机制难以解释,但被认为可能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有关。

  • 标签: SWEET综合征 淋巴水肿 切除术后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皮质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 简介:报告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局部排斥反应1例。患者女,36岁。因双侧鼻唇沟反复红斑及丘脓疱疹5天就诊。1周前患者曾于外院行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皮损组织病理:镜下见表皮鳞状上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可见窦道形成,周围分布有单一核细胞。诊断为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可吸收线排异反应。治疗上局部及系统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予局部清除埋线后皮损愈合。

  • 标签: 面部埋线提升 丘脓疱疹 排异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实施康复训练,加强健康指导。结果:28例患者完全康复16例,未完全康复但功能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lO例,功能障碍程度缓解、但仍影响正常生活2例。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康复计划及阶段性的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患肢 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总结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5年内生存率、再妊娠情况及卵巢激素变化,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术,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记录并对比患者生存率、再妊娠情况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结果:32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90.6%、87.5%、87.5%;32例患者共妊娠42次,所有患者子女5年随访期间健康无畸形;32例患者均行术后辅助化疗,18例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停经或月经减少,停止化疗半年后,所有患者月经恢复正常;32例患者月经恢复后性激素六项均位于正常范围内;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性激素六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生育功能术对于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早期卵巢恶性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B超引导下穿刺 子宫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以期提高该类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有22例,非感染组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统计与腹腔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86例进行子宫切除术高龄患者中,感染的发生率为25.58%;其中感染组中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进行化疗、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胃部排空延迟的感染例数进行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化疗、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过长、血红蛋白过低都是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要求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加强感染的控制工作,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感染 高龄 子宫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报道1例鼻尖鼻翼部位基底细胞癌病例及应用双叶皮瓣修复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的治疗效果。患者因“鼻尖鼻翼部位起红色斑块、溃疡半年余”来诊,病理明确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应用皮外手术治疗,先予扩大切除,再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设计双叶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缺损部位。结果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鼻外形保持较好。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双叶皮瓣 鼻尖 鼻翼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400例临床资料,均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尿路感染组50例和非尿路感染组350例。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路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对面部果酸术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痤疮及炎症后色沉患者30名,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在果酸治疗后即刻给予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和空白基质敷料外用,每次使用30分钟,连续使用7d。通过角质层含水量测试及visia皮肤检测观察该面膜对果酸术后皮肤症状的各种改善作用。结果:30例果酸术后受试者VISIA结果显示皱纹、纹理、红色区的改善治疗侧优于对照侧(P〈0.05);角质层含水量在使用透明质酸胶原面膜敷料后即刻明显升高,治疗3d后显著提升,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用于果酸术后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

  • 标签: 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 果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