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常规的人工电子耳蜗利用电流触发听觉神经来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在电子耳蜗中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就是电流的扩散,电流在神经组织内的扩散限制了可植入的电极的数目,结果降低了听觉神经的选择激发性。激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好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它不会象电流那样扩散。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在人工耳蜗内用光纤取代电子电极,用激光取代电流触发神经组织。因此我们称这种新型的耳蜗为人工光学耳蜗。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工光学耳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内耳 人工耳蜗 人工光学耳蜗 激光
  • 简介:200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成立了我国首家防聋合作中心,这将揭开我国防聋治聋的新篇章。随着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专业人士努力和大众的支持,我国2780万的听障残疾人将更加受惠。现在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实施政府免费人工耳蜗或饼口助听器政策,结合每年都在增长的慈善捐赠,将使得我国真正的“聋哑群体”越来越小。“聋而不哑”且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将成为听障残疾人的主要趋势,而能够帮助他们的设备无疑是日益发展的人工助听技术。人工助听技术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临床听力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 简介:很多家长和训练者在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后急于让他们发音或把音发清楚,这是不符合听觉言语发展规律的。每个人言语的产生都需要有相当时间的听觉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模仿发音:而表达性语言的发展更需要以理解为前提。所以,初期训练中应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和语言的理解积累为重点。

  • 标签: 人工耳蜗 手术后 语音异常 矫治 发音 训练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耳蜗对患者的听觉康复作用,比较声场和头戴式耳机两种人工耳蜗术后助听听阈评估方法的优劣。方法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男性18例,女性9例,植入年龄跨度1.7至18.6岁,平均7.6±5.4岁。开机后分别采用声场扬声器和TDH39头戴式耳机评估患者0.25k、0.5k、1.0k、2.0k、4.0kHz的助听听阈,TDH39耳机还可测试8.0kHz的助听听阈。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声场扬声器得到的助听听阈3FA(即0.5k、1.0k、2.0kHz平均听阈)为39.4±7.7dBHL,4FA(即0.5k、1.0k、2.0k、4.0kHz平均听阈)为37.5±7.3dBHL。使用TDH39头戴式耳机测得的助听听阈3FA为39.3±6.1dBHL,4FA为38.4±5.7dBHL。两者所测得的3FA(P=0.8801)和4FA(P=0.2133)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两种方式测得的0.25kHz(P=0.8756)、0.5kHz(P=0.0630)、1.0kHz(P=0.1980)、2.0kHz(P=0.6866)助听听阈均无统计学差异,4.0kHz(P=0.0062)耳机测试听阈低于声场结果。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良好的听敏度。使用头戴式耳机可获得可靠的植入后助听听阈,比声场测试更加简便易行。

  • 标签: 人工耳蜗 测听法 助听听阈 听力康复
  • 简介:人工耳蜗的工作主要包括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调机和言语康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第三期转发了针对以上各方面制定规范和标准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因不同人工耳蜗装置的材料和设计原理不同,其使用的调机硬件、软件不同,调机方法、调机过程和调机参数也不同.在中国,目前大部分病人使用的是Nucleus的人工耳蜗装置,大部分人工耳蜗中心使用的是Nucleus调机硬件、软件和调机方法.

  • 标签: NUCLEUS 人工耳蜗 调机软件 调机硬件 调机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的变化情况,为耳鸣诊治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对1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后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9例患者有双侧耳鸣,1例患者无耳鸣.植入后4例患者双侧耳鸣均消失,2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如植入前,1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明显减弱,1例术后7天开始同侧耳鸣开机后耳鸣停止,2例双侧耳鸣仍如植入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缓解、抑制大部分患者的耳鸣,亦有例外,提示耳鸣可能存在多种发生机制,单纯因耳鸣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仍缺乏充分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侧耳鸣 植入前 植入后 变化情况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和语言康复效果.为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训练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评估和观察的方法,对一名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一年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该幼儿的听觉康复级别和语言康复级别均达到一级水平,可以和健听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为重度听力损失的幼儿提供了听觉重建的机会:家园配合的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言语能力在一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 标签: 人工耳蜗 幼儿 康复 个案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5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阶段性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ofAuditoryResponsetoSpeech,EARS),纵向比较、动态评价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发展情况,从而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ARS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该儿童进行评估,对评估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儿童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在开放式单音节词、问句、语言细节句子3项测试上进步明显;听觉发展、音节、封闭式单音节词3项测试第一次测试成绩已较好,因而进步不明显;封闭式句子、声调成绩不稳定。结论EARS评估可动态监测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过程,为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经过人工耳蜗术后9个月的训练,该听障儿童具备了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发展 言语听觉反应评估 个案
  • 简介: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 听阈 言语识别率
  • 简介: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发展,保留残余听力渐渐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部分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损失严重甚至完全丧失,而另外一部分耳聋患者仍保留残余听力。因此,如何在术后保留残余听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残余听力的概念、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残余听力的影响、保护残余听力的意义以及保留残余听力的方法,为后续科研课题提出了研究方向。

  • 标签: 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1人工耳蜗手术与许多外科术式一样,手术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采用的技巧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人工耳蜗术式有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尽可能地将电极无创地插入到鼓阶中:②将装置安放在头的外侧,并避免日后的创伤:③确保装置和电极阵列位置牢固,防止移位。目的是在不损伤周围组织、装置及电极阵列.不引起感染、外观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 术后调试 技术报告 人工耳蜗植入 外科术式 手术医生
  • 简介:目的通过追踪一例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3年的发展情况,探讨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利用聋儿听觉语言康复评估词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工具及标准评估程序,在个案术后康复3年内,对其进行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评估。结果个案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逐年提高,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其他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结论人工耳蜗术后幼儿康复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听觉言语发展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人工耳蜗 幼儿 康复 个案
  • 简介:自198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款人工耳蜗装置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余万听障人群通过人工耳蜗植入走出了无声世界。电极是人工耳蜗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极设计主要基于耳蜗生理结构和感音原理。不同人工耳蜗公司的电极产品各有其特点,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深度与临床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结果尚无定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人工耳蜗电极产品将会减小输出频率与螺旋神经节细胞特征频率之间失匹配程度,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 标签: 人工耳蜗 电极 植入深度
  • 简介:耳聋是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治疗和康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开展CI手术约4万例。既往行cI后残余听力常常丧失,而残余听力、耳蜗微细结构和内环境的保留对于患者的听觉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有积极作用。本文从CI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定义和分级,CI术后残余听力丧失的原因,以及残余听力保留的措施如植入电极的发展、手术操作方法改进、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保留残余听力未来的发展做展望。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残余听力 植入技术 耳蜗开窗 圆窗 电极
  • 简介:1引言近20年,中国人不断探索研发生产高价值低价格的自主品牌人工耳蜗产品,以确保广大的中国聋人不但可以买得起,也可以承受得起长期使用费用,目前中国制造人工耳蜗品牌中技术和制造最成熟、临床适应证范围最广及市场占有和被市场接受程度最高的,当属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晨星人工耳蜗系统。

  • 标签: 耳蜗植入物(Cochlear Implant) 植入手术(Implantation Surgery) 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 简介: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大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分子发病机制逐渐明确。先天性耳聋一半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较为常见,多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和康复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已开展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约4万例。本文将介绍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旨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聋分子发病机制,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不同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为通过聋病綦凼诊断结果初步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奠定基础。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BHL(0.5、1、2、4k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

  • 标签: 残余听力 气导听阈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全聋 听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