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头颈肿瘤治疗的设备,如激光、各种内镜、手术中影像导航设备及超声刀等也逐步改进和更新,使得头颈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中肿瘤暴露更加清晰、解剖定位更加准确、术中止血变得容易和确实可靠;扩大了肿瘤微创切除的适应证,
简介: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invasivetechnique)是指以最小的侵袭或损伤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外科技术,具有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和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等特点。它融合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
简介:头颈部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5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不是单一肿瘤,而是包括起源该部位的许多种不同的复杂结构的肿瘤,源于上呼吸道、消化道、唾液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和鼻窦。肿瘤及其治疗可能对患者外观及四觉(视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痛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畏惧、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以及敲击增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张口受限、下唇麻木、干槽症、颞下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暴露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前、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为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效果。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简介:鼻部疾病的手术治疗历史已有数千年。早期手术主要以修复鼻的缺损和整复鼻的畸形为目的。现代医学对鼻腔和鼻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步加深,针对鼻腔和鼻窦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愈发精细。先进的鼻内镜的普及应用直接带来微创手术技术跨越式进步,传统的鼻手术重切除轻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术前进行NBI内镜检查,并采用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手术切除病变,于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术后1周,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可以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组织,保持了声带的正常组织结构,是患者术后发音功能恢复正常的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病因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南通各市县五个聋哑学校202名学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筛查患者GJB2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结果19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儿中31例(15.9%)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21例(10.8%)为GJB2235delC杂合突变,5例(2.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913%。结论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发病率较高,尤其是GJB2235delC突变,突变率(2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此结果突出了本地区耳聋基因诊断的重要作用,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群中(包括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是达到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