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体外建立仿生矿化模型,研究氟离子作用下不同浓度明胶基质对矿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浓度为30mmol/l钙离子溶液、浓度为5mmol/l磷酸根溶液和不同浓度明胶溶液分别加入反应装置,反应7d和21d后检测阳离子选择膜表面矿化物的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随反应时间从7d延长至21d,离子选择膜表面矿化物的Ca/P从对照组1.39,10%明胶组1.48,20%明胶组1.55,依次变为对照组1.38,10%明胶组1.49,20%明胶组1.67。加入明胶后,晶体形态从无定形片状转变为针状。随明胶浓度升高,晶体之间相互融合,矿化物Ca/P升高。通过X线衍射证实,Ca/P为1.67的产物为羟基磷灰石。结论:明胶能促进仿生矿化体系中晶体合成,使其向羟基磷灰石转变。
简介:目的:体外实验比较氟离子导入与氟化泡沫对人工根面龋再矿化作用的差异,探讨氟离子导入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人工早期根面龋模型35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23%氟化泡沫组、氟离子导入组、氟化钠溶液组及生理盐水导入组。各组样本经过pH循环处理后,于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拍摄图像,并分析结果。结果:氟离子导入组及氟化泡沫组样品表面较其余各组光滑,可见明显的再矿化沉积物;二者脱矿深度与荧光面积相对于其余各组显著减小(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离子导入与1.23%氟化泡沫对早期人工根面龋均有明显再矿化作用,两者再矿化效果无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hD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实验组利用含有不同浓度TGF-β1(1、5、10、20ng/mL)的α-MEM培养细胞,对照组以不含TGF-β1的α-MEM培养细胞,分别在第7天和14天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在第21天时,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显微镜下可见hDPSCs呈长梭形,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呈CD73和CD90阳性表达,CD31、CD34和CD45阴性表达,具有典型的干细胞表面标记物。qRT-PCR结果表明,含有TGF-β1的各实验组均能明显促进成骨相关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涎蛋白(BSP)和骨钙素(OCN)mRNA的表达。第7天时,TGF-β1浓度为1ng/mL组的Runx-2、BSP和OC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1.3倍、8.7倍和11.7倍,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P〈0.05);第14天时,1ng/mL组的Runx-2、BSP和OCN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08倍、7.17倍和3.03倍(P〈0.05),20ng/mL组BS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各浓度的TGF-β1均能促进hDPSCs矿化结节形成。结论TGF-β1可以促进hDPSCs的成骨分化。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电压门控氯通道3(ClC-3)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分别用特异性siRNA调节成骨细胞MC3T3-E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lC-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ClC-3、TGF-β1及碱性磷酸酶(ALP)、骨唾液蛋白(BSP)、骨钙素(OC)、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等成骨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LC-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PTH间断刺激下,成骨细胞中仅干扰TGF-β1基因表达后,ClC-3氯通道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强;仅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后,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同样在PTH间断刺激下,在分别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和TGF-β1基因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然而共同干扰两者之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lC-3氯通道通过TGF-β通路参与介导了PTH在成骨细胞中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简介: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源自牛奶,为稳定的钙磷再矿化系统,可用于釉质早期龋的微创治疗。它可以与氟化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再矿化性能,但也有学者对此协同作用存有疑虑。本文就CPP-ACP的结构、再矿化作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与氟联用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关争议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在小鼠下颌骨矿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RT—PCR比较分析了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下颌骨矿化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α(OH)ase小鼠的类骨质的比例明显增加,骨钙素(osteocalcin,OCN)在下颌骨沉积面积和在成骨细胞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ALP)在下颌骨成骨细胞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iglycan在下颌骨的沉积面积和在成骨细胞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结论:1,25(OH):D,通过调节OCN、ALP和Biglycan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质沉积水平促进小鼠下颌骨的矿化。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颗。对照组行传统的牙半切术,实验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术后1、3年后复诊评估其成功率以及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统计牙半切术的疗效,当频数少于5时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术后1年和3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P3=1),实验组术后3年边缘性牙龈炎发生率低(P=0.03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可以有效的保存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可有效降低术后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10w-intensitypulsed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作用。方法158只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根吸收的动物模型,100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两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14d,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力组、100MW/cm^2超声治疗组和150MW/cm^2超声治疗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吸收状态,同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结果LIPUS超声组降低了牙根吸收指数,100MW/cm^2超声治疗组(2.08±0.51)%与150MW/cm^2超声治疗组(2.7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倍扫描电镜下可见修复性牙骨质形成。结论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有修复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断治疗老年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老年患者的108个钙化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均因传统根管治疗不能成功疏通根管,应用CBCT技术检查判断根管口的位置,根管走向及位置,再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去除髓腔内及根管内钙化组织,探查并疏通根管,统计根管疏通成功率。结果:108个钙化根管中,95个根管成功疏通,成功率87.9%,根颈1/3钙化根管疏通率98.5%,根中1/3钙化根管疏通率80.0%,根尖1/3钙化根管疏通率53.8%。结论:锥形束CT与显微超声技术联合使用,对疏通钙化根管具有明显效果,为老年钙化根管提供了有效的诊治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镇痛仪在超声龈上洁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超声龈上洁治术的患者86例,每例患者的牙列以中线为界按随机原则一侧使用电子镇痛仪.另一侧不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两侧VAS值并评价镇痛效果。进一步分析不同牙周状况,是否第一次接受洁治治疗以及慢性牙周炎组中不同年龄段的镇痛效果。结果电子镇痛仪总有效率75.58%.86例联通与未连通镇痛仪侧VAS值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牙周状况.是否第一次接收洁治治疗以及慢性牙周炎组中不同年龄段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龈上洁治术中应用电子镇痛仪能有效解除术中的酸软或疼痛,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阻塞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根管阻塞患者89例(89颗患牙),共134个根管因钙化、器械折断、塑化治疗、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根管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有71颗患牙(107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9.8%;根管再通率为79.9%。其中钙化根管的再通率为85.3%.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6.5%,塑化根管的再通率为73.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为10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根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钙化根管患牙,采用CBCT扫描,处理所得数据,获得牙体和根管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任意平面图像,确定根管形态、根管钙化段的位置、钙化长度等,在牙科显微镜引导下使用超声器械疏通根管.统计成功率。结果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根管形态及走向、钙化部位、钙化部分的长度及变化趋势:36例钙化根管中,成功疏通的根管有34例,成功率为94.4%:另有2例为根管全段钙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CBCT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钙化根管的位置,根管形态及走向,为根管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行之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骨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由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骨面型组问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