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疑难小肠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检查、术中探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分段肠道灌洗后内镜检查。结果13例发现出血部位,3例未能确定。结论术中灌洗内镜检查有助于术中出血部位的准确定位,操作简便,直观有效。

  • 标签: 小肠出血 术中灌洗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外,33例均行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35例住院时间为(14.00±4.86)d,均顺利出院,随访2~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早期诊断是关键,一旦确诊,应采取积极外科干预治疗。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栓切除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治疗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34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分析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对比明显高于参照组,经验证P

  • 标签: 综合治疗 新生儿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治急性小肠梗阻症状期间予以B超、腹部平片检测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临床诊治案例42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1日开始,拟定临床分析计划时,同期选取相关研究数值,直至2022年3月30日截止,期间首先予以急性小肠梗阻患者腹部平片进行检测,待检测完成后,予以患者B超进行检测,分析出不同影像学症状检测情况及患者肠道容载物蠕动情况、蠕动变化、肠管内径等。结果:据研究,联合检测检出率较高(95.23%),比较单一腹部平片检出率(80.95%),结果更为优异,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急性小肠梗阻 腹部平片 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56年White氏报告,后经仲剑平等在我国改进并推广小肠内固定术以来,使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增加了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肯定的方法,但它需要有特制的米—阿氏管或小肠固定管。不少单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管子不得不放弃此手术。我们术前临时用鼻胃管改制成简易的小肠内固定管,在2例病人应用,均获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取2根相同型号的橡胶鼻胃管,将其中一根末端有侧孔部分剪去(亦可不剪),套入另一根鼻胃管

  • 标签: 小肠内固定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鼻胃管 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根治术后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其早期复发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尽管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早期复发的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复发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复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的血压管理。 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入的60例AIS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并实施治疗,按是否开展血压管理分为两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血压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情况、预后指标以及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Dsv、Dsvmax、Ssv、Ssvmax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提高, 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满意率(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期间,开展血压管理,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患者满意率,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管理
  • 简介:1982年1月~1992年12月我科收治847例AMI病人,其中并发缺血性肠梗阻者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7岁。因心前区剧痛7小时入院。查体:BP20/12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查血CPK842U,SGOT143U,LDH正常。EKG检查: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

  • 标签: 缺血性肠梗阻 急性心肌梗塞 双肺呼吸音清 前区 急性下壁 肠系膜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5月--2023年05月接收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抛掷硬币法,随机将患者设为常规组(n=49)、研究组(n=49),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干预。对比两组临床干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干预疗效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Barthel指数
  • 简介:循证医学已证明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促成血栓溶解,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从而缩小缺血性脑卒中体积的有效方法。溶栓时间窗目前倾向于有3h、4.5h、6h三种,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6h时间窗的治疗也可使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功能恢复。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选择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将脑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数据,本次研究中调选70名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医务人员采用脑血管造影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在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状况为患者设置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脑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70名患者中确诊率为100%。本次研究中脑卒中在治疗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时,选择脑血管造影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配合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脑血管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