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中心2021年2月~2021年5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1100例血液检验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针对血液检验误差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达到降低临床血液检验中产生误差几率的目的,从而保障临床血液检验精准度,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在1100名血液检验者中一共有76(6.90%)例检验者结果存在检验误差,其中因为自身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存在误差的有43例(56.58%);因为血液采集过程中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0例(13.16%);因为标本送检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1例(14.47%);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2例(15.79%)。结论:临床血液检验过程中,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血液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每一个环节,规范操作流程,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临床血液检验失误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与解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单位收集的 5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与了解。结果:经过分析得知,在 500份样本中,有 120份是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分析前误差的发生,其中涉及到了采集前准备工作不完善、样本采集与采集后发生问题,还有部分样本是因为试剂与设备因素导致分析前误差。结论:在医学检验分析之前需要多方面分析,减少误差因素的发生,提高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误差因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