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性牙周治疗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疗效。方法:在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选取90位在我口腔门诊部就诊的牙周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效果。结果:对比数据可知,经过治疗后的研究组病人的牙根长度(11.14±1.13)mm、牙龈指数(0.65±0.22)、探诊深度(2.19±0.13)mm、菌斑指数(0.63±0.24)和牙冠长度(8.55±2.56)mm,均比对照组(11.46±1.04)mm、(1.03±0.33)、(2.66±0.22)mm、(1.12±0.33)和(8.03±2.02)mm的更佳,在治疗后的病人效果情况(97.78%)比对照组(93.33%)的好,P<0.05。结论:在牙周病病人的治疗中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用于前牙移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前牙移位病人(n=3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9人,前者采取正畸和牙周基础治疗,后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84.21%,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咀嚼功能: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6.32±2.1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76.15±3.7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咀嚼功能更高(P<0.05)。结论:前牙移位联用正畸和牙周基础疗法,病人的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咀嚼功能改善也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单纯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线、治疗6周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PLI、BI、PD、CA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两组患者PLI、BI、PD、CAL水平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LI、BI、PD、CAL水平低于对照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大于对照组的77.5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可协同提高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改善牙周临床指标,确保疗效的长期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调查西北某部官兵牙结石与牙周疾病情况,为我军开展口腔疾病医疗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5月采用现场口腔检查同时记录结果的方式对643名西北某部官兵进行牙结石与牙周疾病流行情况调查,应用Foxpro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3名官兵中牙结石检出率为49.5%,牙龈炎发病率为5.8%,早期牙周炎发病率为1.6%,晚期牙周炎发病率为0.2%;牙周健康平均区段数为3.89±0.23,牙龈炎平均区段数为0.70±0.14,牙结石平均区段数为1.35±0.20,早期牙周炎平均区段数为0.05±0.05,晚期牙周炎平均区段数为0.01±0.02。来自城市、城镇、乡村的官兵分别有184、181、278名,不同地区来源的官兵牙结石检出率、人均检出区段数及牙周疾病发病率、人均患病区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部官兵防控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是口腔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做好口腔健康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重视口腔疾病的早期治疗对预防官兵口腔疾病极其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口腔卫生宣教与定期牙周洁治与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健康、因错胎畸形需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110例(男52例,女58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卫生宣教组与牙周洁治组,卫生宣教组单纯采用口腔卫生宣教,牙周洁治联合实施定期牙周洁治。于固定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间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卫生宣教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2.28±0.50)、(2.33±0.46)、(2.96±0.58),与牙周洁治组[分别为(1.23±0.30)、(0.55±0.28)、(0.61±0.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牙周洁治在固定矫治过程中能有效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稀少。正畸加力后2小时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开始增加,加力后1天达到最高水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撤力后2周,撤力后第4周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附着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分别为(1.1±0.2)、(1.2±0.4)、(2.6±0.5)mm、(1.7±0.5)mm;对照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分别为(1.9±0.3)、(2.5±0.5)、(3.7±0.6)mm、(2.0±0.5)mm,观察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经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结论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