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癌细胞微转移情况。方法以K19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为标志物,取门静脉血与周围血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K19mRNA以及CEAmRNA两者的阳性率大致相符,而且与临床分期、病理细胞分化情况相关(P<0.05)。经过2年的随访,阳性、可疑及阴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循环中K19以及CEA两种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提示临床情况的意义,并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对术后患者的定时复查,以使医师及早做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或及时调整现有治疗计划。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门静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PDCA循环管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PDCA 循环管理在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 92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6 ) PDCA 循环管理,对照组( n=46 )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PDCA 循环管理在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更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循环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1例患者均应用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内瘘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循环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环护理 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循环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1例患者均应用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内瘘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循环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环护理 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HD患者并发肾性骨病(ROD)的临床效果。方法138例HD并发RO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9例。A组给予HD联合HP治疗,B组给予HD单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总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6%,高于B组的7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总钙、血磷、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钙水平高于治疗前,血磷、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血清总钙水平高于B组,血磷、iPTH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HD并发ROD患者行HD联合HP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生化指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肾性骨病 生化指标
  • 作者: 陈饶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资阳市雁江区南津中心卫生院陈饶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患者诊断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临床在血液标本采集上共包括临床医嘱、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样本运输、分析检验操作等环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方法对甲状旁腺激素清除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HP+HD组行血液灌流2h后继续透析至4h,HD组行规律透析,每次4h。观察2组甲状旁腺激素及血小板变化。结果(HP+HD)组PTH治疗后由(986.7±531.2)ng/L降至(768.7±495.9)n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血小板无下降。HD组甲状旁腺激素及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甲状旁腺激素,无血小板下降的倾向。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实施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肾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4%,比对照组72.22%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BUA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在治疗尿毒症患者工作中产生的有力作用,希望为革新治疗工作模式注入一些新动力。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信息来源节点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进行分组管理:对照组(30例)利用血液透析治疗法;观察组(30例)在实行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结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经过相同周期的治疗,将两组患者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和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指标变化情况上,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更,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尿毒症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实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身体指标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困扰。

  • 标签: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尿毒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钙磷代谢
  • 简介:运动可使血液变稀,主要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改善了心肺和血管功能的结果,使血管管腔变室,增容,血液容量增加,出现血液稀释现象,但只有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才能产生这种生理过程,才会有这种效果,这种血液变稀。

  • 标签: 运动过程 血液容量 血管功能 血管管腔 血液稀释 生理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源性出血性疾病1药物相关性血管性紫癜许多药物可通过几种途径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紫癜.如通过免疫机制,产生特异性抗血管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或通过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等.表现为四肢瘀点或瘀斑,罕见其他部位出血.停药后,紫癜大多很快消退,但应避免再用此种药物.

  • 标签: 药源性血液病 紫癜 免疫复合物 药源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心脏介入手术的成熟,诸多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尽管如此,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存在典型心绞痛结合实验室检查存在动态演变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脉狭窄或病变,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症状反复、无明显减轻的患者多数为冠脉微循环障碍。冠脉微循环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 冠状动脉 C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