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方法:挑选了150例通过病理学验证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IGRT)。采用机载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VI系统,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定位扫描、治疗期间的校正后扫描以及治疗后的再次扫描。在重建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之间,我们执行了手动、基于骨骼和基于灰度的三种配准技术。接着,我们评估了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上的定位偏差以及GX、GY、GZ旋转轴的误差,并探究了这三种配准技术间的异同。结果:在X轴定位精度上,灰度配准优于手动配准和骨性配准,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其配准精度亦高于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和Z轴的定位误差及配准效果上,三种配准技术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于GX、GY、GZ轴的旋转误差和配准质量,三者间的对比未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均可采用,推荐首先选择骨性配准,若情况需要,可辅以灰度配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视网膜OCT图像。方法: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择青光眼患者作为对象,将80名正常眼作为参照组,将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为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并且进行视网膜土层分层分区,计算两组患者视网膜各层厚度。结果:通过Topcon算法和图搜索算法在黄斑区的GCC厚度测量中进行对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视网膜各层光密度,研究组的RNF与参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分析了青光眼患者的光密度,发现青光眼患者的RNFL光密度相比参照组有下降,与原有解剖学结论一致,而且RNFL光密度与青光眼病情的发展呈负相关,因此该指标也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早期双眼视觉恢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研究内容收集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70只眼)。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另外一部分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吸除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均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术后针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校正,观察患者远距离和近距离交换的立体视线功能检验结果。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常规组的术眼视力明显呈现比实验组较低的情况,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黄斑型的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力病症,实验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0.15%,常规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75%,收集数据信息存在差异,P值〈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后可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白内障病症后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执行过后不能完全恢复之前的双眼视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视觉抑制,附加手术之后由于屈光差异问题,都是造成患者视觉病症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超声图象特征以及漏诊状况。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84例,均实施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图象特征。并通过随访的形式,观察产后手术病理的具体状况,与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病理检查中,确定84例产妇有10例不完全性前置胎盘、有7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在超声检查中,检出8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漏诊3例,漏诊率为3.57%,其在图象特征为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变薄,且子宫肌层呈现出弓状动脉排列紊乱。且子宫颈存在膨大、子宫浆膜和膀胱交接处存在明显血管紊乱的现象。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实施超声检查,可通过子宫肌层、子宫膀胱浆膜肌层回声与血流状况,来辅助诊断,其漏诊率较少,可对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剂量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在2022.02-2024.02期间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分析,按电脑随机分配法分组,每一组35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CT技术诊断,观察组应用低剂量CT技术诊断。评析、处理二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诊断准确率。结果:在诊断后,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与参照组对比未见差异(P>0.05),但辐射剂量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参照组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为肋骨骨折患者诊断时,常规CT技术诊断与低剂量CT技术诊断均可获得较好的影像学图像,提供准确参考依据,但后者的辐射剂量更少,安全性更好,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