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开挖面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对其进行分类,是构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和方法、指导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开挖面水土流失监督执法的基础.以我国东部水蚀区为背景,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土石山区及南方红壤区内多个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开挖面的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水蚀区开挖面特征及水土流失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挖面分类体系.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按照开挖面质地与物质组成,把开挖面分为均质面和非均质面;第2层次根据开挖面上方有无来水,把开挖面分为无汇水影响开挖面和有汇水影响开挖面;第3层次按照开挖面形成的时间,把开挖面分为非稳定面和稳定面.该分类体系,不仅打破了现行工程边坡分类中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界限,而且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和方法构建奠定了基础.最后,对分类体系在土壤流失测算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简介:通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历程的回顾,明晰我国针对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工程治理的发展脉络,总结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地区,并展望我国流域性防护林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方式,在长江全流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增加绿色资源,扩大生态容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存在工程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够、投资项目过少等问题。未来长江流域仍有大面积可造林地需要绿化,工程建设任务还很重,工程建设空间还很大,流域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的时间与降水总历时的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的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的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的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的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的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的100年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的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的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的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的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在20d以内的累积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CLIGEN产生的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的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的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的模拟结果偏低。
简介: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EPIC(ErosionProductivityIrnpactCalculator)模型中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为指标,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探讨广东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分布特征,并绘制了广东省土壤可蚀性K值图。结果表明:广东土壤可蚀性K值为0.116—0.415,加权平均K值为0.25,主要分布在较低一中高可侵蚀性范围;以铁铝土为例,成土母质对土壤侵蚀影响是多因素的,由于母质的特性差异,母质所发育土壤可蚀性K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侵蚀危害性,从总体上看,土壤经过多年耕种,抗侵蚀能力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