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泥石流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的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场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流的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的峰值降雨时段介于3~9h,峰值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达22.6~50.0mm/h,累积雨量达91.9~350.0mm,峰值降雨时段雨量占累积雨量的63.9%~100.0%,这说明激发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雨量集中、突发性强的特点。用修正后的李氏法进行雨场分割,得到该区泥石流激发的降雨强度历时和累积雨量历时关系。最后,以密云区北部山区为例分析3期植被盖度和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分析表明,1989—1991、2004—2005和2011—2012年植被覆盖度分为64.48%、68.57%和72.48%;相应的泥石流雨量激发条件也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植被恢复盖度对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本文统计分析得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可为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指标选取提供参考。

  • 标签: 暴雨 泥石流 降雨特征 雨量激发条件 植被盖度 北京山区
  • 简介:运用常规的植物生理抗旱测定方法,对引种植物沙漠豆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的调节作用;2)3种保护酶活性在不同水分处理过程中变化不同,CAT活性表现为升高,SOD在中度干旱水分条件下升高,至重度干旱水分条件下则降低,POD活性的变化与SOD活性变化相反,保护酶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维持了沙漠豆叶片细胞膜的完整;3)丙二醛浓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升高,表明沙漠豆随水分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保护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的伤害。

  • 标签: 沙漠豆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坡面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也是侵蚀泥沙搬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载体,为探讨坡面流水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坡面覆盖和放水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坡面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受植被覆盖情况和坡面坡度的影响较小,受放水流量影响较显著。其中,坡面流入流断面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时间基本保持不变;出流断面雷诺数动态变化呈增加趋势,弗劳德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动态变化幅度随植株密度增加而趋于平缓,植株布设方式对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小。流量和植株密度增加会引起阻力系数增长,阻力系数随冲刷历时呈增长趋势,坡度和植株密度可以控制这种增长趋势。

  • 标签: 坡面流 径流小区 放水冲刷试验 流态 雷诺数 弗劳德数
  • 简介:以红砂岩紫色土、紫色页岩紫色土、泥质岩黄棕壤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降雨条件下丹江口库区典型土壤微地形变化及其光谱曲线的耦合机制并得出两者之间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和土壤本身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降雨过程中雨滴溅湿和土壤结皮也影响土壤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光谱反射率会受到土壤表面含水量和地表粗糙程度的影响,但是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之后,此时地表粗糙度将会成为制约光谱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土壤线 土壤糙度 光谱反射率 粗糙度响应指数(RRI)
  • 简介:为了解干旱地区影响山杏苗木蒸腾特性的因素,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条件下,利用Li-1600稳定气孔仪等仪器,对生长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山杏苗木进行蒸腾特性及其大气环境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山杏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线性相关,8、9月份,山杏叶片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01%、16.86%;在试验的4个土壤水分梯度中,蒸腾速率与大气环境因子的相关随土壤水分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分严重胁迫的条件下,8月光合有效辐射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气温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8月空气相对湿度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太阳有效辐射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

  • 标签: 山杏 蒸腾速率 日过程 气孔阻力 大气环境因子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的侵蚀土壤坡面和3场具有代表的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3种土壤的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的趋势。大量细颗粒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生态农业建设是区域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能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我国南方目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为推动我国南方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模式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的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的工程弃土在1.0、1.5和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土样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和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和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的增大而减少;3)在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的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的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 简介: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mg/kg、T3:54mg/kg、T4:81mg/kg)处理的土壤持水、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水、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下,以T3处理的持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下,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下各处理的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水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下的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的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下以T3处理(54mg/kg)效果为佳。

  • 标签: 保水剂 水分条件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土壤有效水
  • 简介:采用光合作用光响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栾树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栾树的适用及栾树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栾树的光合光响应过程,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拟合在光抑制条件下的光响应过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要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2)栾树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适宜范围较广,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1.5%~93.3%范围内,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相对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600~2000μmol/(m2.s)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能获得较高水平。

  • 标签: 栾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光响应 光响应模型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
  • 简介:研究光温条件和土壤湿度对栓皮栎幼苗叶片蒸腾的影响程度,以及太阳辐射、蒸腾和对流换热对叶温形成的贡献。用盆栽遮雨和称量法,控制土壤干旱胁迫水平(体积含水量)为轻度(12.5%-14.5%)、中度(9.5%-11.5%)和重度(5.5%-7.5%),并分别在自然和人工气候箱(温度控制在25-43℃)的环境下测定蒸腾速率和气象因子;用热量分析方法,定量确定各因子对叶温差的贡献。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下,蒸腾速率与正常土壤水分下相近,重度干旱胁迫下蒸腾速率降到1.5mmol/(m2·s)以下;2)晴天的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斜率不同,表明太阳辐射是蒸腾的主导因子;3)多云天时,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线性关系明显下降,说明白天蒸腾一旦开始,蒸腾速率不因短时间的太阳辐射下降而降低;4)在3个土壤干旱水平下,气温都不是蒸腾的主导因子。人工气候箱试验条件下,蒸腾速率虽与气温线性关系明显,但蒸腾速率明显小于晴天自然条件下。同时也说明,轻度干旱不影响栓皮栎蒸腾;在静风条件下,太阳辐射是栓皮栎叶温变化的主导因子,可使叶温变化7℃左右,占叶温变化的50%-70%;蒸腾潜热和对流换热项可使叶温变化1-2℃左右,各占叶温变化的10%-20%。本研究为构建栓皮栎的WSI,以及用叶气温差诊断栓皮栎土壤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栓皮栎 辐射 温度 土壤水分 蒸腾速率 叶温
  • 简介: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但伴随产生的碳汇效益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该区自2000年开展生态治理以来马尾松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与碳增汇变化,同时借助2000—2013年政策治理数据以及社会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各主要驱动因素对森林碳增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该治理区总碳储量由127.01万t增加到189.96万t,平均每年增长3.52%,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当地2000、2006和2013年的马尾松林碳密度分别为27.95、32.82和41.72t/hm^2,区域碳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该区总碳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海拔600m和坡度25°以下区域,总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1.6%和50.9%。马尾松林碳密度随海拔和坡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表明其碳汇能力仍具备较大恢复潜力。3)主成分分析表明,治理区马尾松林碳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其中政策治理是该区马尾松林碳增汇能力提升的最显著因子。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生态恢复 马尾松 碳储量动态 驱动力 水土保持
  • 简介:以淄博市城市周围破坏山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分析,选定破坏山体外貌形态、坡度、边坡高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5个立地因子,并对之进行分级量化;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破坏山体划分为7个立地条件类型和16个亚型;不同立地条件类型植被恢复难易程度不同,在分析各立地条件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破坏山体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破坏山体 立地类型 植被恢复 聚类分析
  • 简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总结了鄱阳湖地区过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自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西南五省、市遭受历史的特大干旱,造成了数千万人的饮水困难,上百万公顷的粮食绝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均为历史之最。经调查发现,本次的特大旱灾有以下8大特点:农村重于城市、海拔高的地区重于海拔低的地区、有林区轻于无林区、无湿地的地区重于有湿地的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重于非喀斯特岩溶地区、在农村工矿地区重于无工矿地区、无水利工程的地方往往重于有水利工程的地方、干旱在水土流失区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8个特点与干旱的因果关系,阐述了本次旱灾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历史 干旱 灾害 思考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的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的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台湾地区地形、环境特殊,再加上气候等因素,导致灾害频繁,而发生灾害之主因以降雨为主,故针对年降水量、1d最大降水量及1h最大降水量进行频率分析。依台湾中央气象站所设21个气象站分北、中、南、东4区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常态分布法、对数常态分布法、极端值第一类分布、皮尔逊第三类分布及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5种分布进行分析。由研究结果得知:无论是年降雨量、1d最大降雨量或1h最大降雨量,台湾全区皆建议采用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作为频率分析之推估。

  • 标签: 频率分析 年降水量 1d最大降水量 1h最大降水量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