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一门新的生物学部门——入侵生物学运用而生。入侵生物学对生物入侵的定义是某种生物从原来分布的区域扩张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地区内过度繁殖、扩散并持续下去。入侵种和本地植物竞争空间和食物,破坏栖息地和食物网,降低水质,并且传播疫病和寄生虫,从而使当地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入侵地的农、林、牧、渔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则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入侵生物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物种才会成为入侵种和什么样的群落才容易被入侵。因为生物入侵现象的复杂性,入侵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较缓慢,尚处在积累经验和资料的初步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从多学科角度开展综合性的研究。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主导因素
  • 简介:生物入侵即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对本地物种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贸易、旅游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越来越突出,崂山同样也面临着生物入侵。结合国内外典型的生物入侵实例,分析了生物入侵的途径及危害,并对崂山现存的外来物种及其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崂山预防生物入侵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警惕有意引进;预防无意引进;控制现有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抵御生物入侵的能力。

  • 标签: 生物入侵 崂山 对策
  • 简介:芒麦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料的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汇总了芒麦草目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芒麦草已经在我国10个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22个市有自然分布。芒麦草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容易在入侵生境中建植、扩繁、归化,进而发展成为入侵植物。通过对芒麦草入侵地和原产地生境类型的比较发现,芒麦草容易在受到人为干扰或者人为活动频繁的生境中建植,结合芒麦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风险评估体系(WG-WRA)中,芒麦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8分,入侵等级为高度入侵风险Ⅲ;澳大利亚风险评估体系(WRA)中,其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1分,对农业和环境的分值分别为13分和10分,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风险的植物,需要加强预警工作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标签: 芒麦草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入侵防控
  • 简介:2016年在赣州新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marmorata(Uhler,1878)],首次发现菊科蔬菜紫背天葵[GynurabicolorDC.]是其寄主。菊方翅网蝽在赣州野生的紫背天葵、菊芋、苍耳、向日葵、小蓬草、女菀、鬼针草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易见,并对菊芋、苍耳造成较严重危害,9—10月受害严重的叶片平均有成虫、若虫25~30头,叶片提前干枯。推测菊方翅网蝽是随菊科花卉从广州周围流入,侵入赣州时间有8~10年。鉴于菊方翅网蝽会对菊芋造成较严重危害,建议有关省和部门立即开展菊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评估。

  • 标签: 菊方翅网蝽 入侵害虫 赣州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在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和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的基本特征,在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为22m×22m的样地一个,对样地上的野生构树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的更新机制是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
  • 简介:犬细小病毒病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犬只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板法,虽然检测方法较简便快速,但其敏感性较差。通过对NCBI网站GenBank发表的CPV-2基因组序列的分析,选择该病毒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阳性病料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与NCBI发表的相关基因对比,同源性在99.8%-100%,成功建立了特异性、灵敏度高的PCR方法,最低只需2.5PgDNA模板。在对28例可疑CPV病例检测中,本方法检出25例阳性、3例阴性,阳性率为89.28%;胶体金检测检测出20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为71.42%,证实PCR方法比胶体金检测更敏感。

  • 标签: 犬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采用酶抑制法,选用五种块茎土豆、红薯、茨菇、芋头、莲藕提取植物酯酶,测定了总酯酶活力和比活力大小,结果显示土豆、茨菇、莲藕的酯酶活力分别高达8.4623、8.7437、7.4910,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探索其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最佳条件,对5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测定3种植物酯酶对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最低检测限(LOD)。3种植物酯酶对受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均有良好的敏感性,且最低检测限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因此,这几种酶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用酶。

  • 标签: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酯酶活力
  • 简介:选用安捷伦7890A-FPD,DB-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氮吹水浴浓缩温度为45℃,建立14种有机磷农药在豆类蔬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4种农药在0.0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18min内能够完全分离;14种有机磷农药的回收率均在80%~100%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该方法适用于豆类蔬菜中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 豆类蔬菜 有机磷农药 农药残留
  • 简介: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以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穗期,损失较重。研究其空间分布型,掌握抽样技术,对于提高测报的准确度,减少田间工作量,都有实践意义。为此,作者在今年晚稻期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抽样技术 空间分布型 穗期 聚集分布 药剂防治 聚集度指标
  • 简介:近年来,桔褐天牛在我国局部地区爆发成灾,主要为害柑橘和花椒等经济作物。为尽快实现对桔褐天牛的有效防治,总结了已报道的一些常用防治技术,并探讨了生物防治桔褐天牛的前景,提出了在桔褐天牛不同发育时期,采用不同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桔褐天牛的关键技术。为桔褐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桔褐天牛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 简介:系统总结国内外有关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技术,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最具生产应用价值的防治技术。最后提出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即在成虫羽化前用薄膜包扎法阻止天牛成虫产卵,同时设置诱饵树,集中消灭前来产卵的雌虫及其所产的卵,刺杀已孵化的低龄幼虫,8-9月释放管氏肿腿蜂来防治天牛低龄幼虫,在第2年春季注射斯氏线虫或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上述方法连续进行2年,每年1次,即可将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控制到较低水平。

  • 标签: 桃红颈天牛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综合治理
  • 简介:针对红壤土酸性易板结、品种更新换代慢、连作重茬普遍等特点,笔者根据多年花生栽培经验,介绍了江西省高安市红壤土春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整地施肥、适时播种、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排涝防旱、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加快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为红壤土春播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标签: 红壤土 春播花生 高产栽培技术
  • 简介: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玉米、花生双高产,而且玉米残体覆盖模式还可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达到蓄水保墒的显著效果。第2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 标签: 玉米+花生间作 双高产 残体覆盖 防风蚀
  • 简介:分宜县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桔区,近几年来,柑桔矢尖蚧在全县桔园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导致局部成灾。据1989年4月间对37个柑桔园4,367亩168,062株柑桔树的调查统计,有虫柑桔园25个,占67,58%;有虫面积716.5亩,占16.41%;有虫树10,970株,占6.53%;严重受害的桔树达1,570株,占有虫株的14.31%,占调查

  • 标签: 矢尖蚧 柑桔树 后期发展 锈壁虱 分宜县 施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