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对赣州市信丰县地区不同林分的湿地褐天牛成虫进行羽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来源的湿地松木段褐天牛羽化起始时间、羽化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羽化高峰期规律及羽化出孔率差异明显。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不同林分 羽化规律
  • 简介: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又是马尾、黑松、雪松、落叶、云南等松类植物的重要害虫。为了控制虫灾探讨有效防治技术,特进行噻虫啉、绿僵菌防治墨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噻虫啉和绿僵菌无纺布菌条林间防治墨天牛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从维护物种多样和森林健康的角度来看,采用绿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墨天牛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噻虫啉 绿僵菌 松墨天牛 防治
  • 简介:通过黏胶型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诱捕器监测越冬代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的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的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的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及大量研究的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的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的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的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的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的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的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的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的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的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的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的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类型的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的群体和静止期的群集二类型.(一)活动期的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的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对受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的马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家系,其受害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家系的抗虫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
  • 简介:近年来,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迅速蔓延,而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监测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预测预报材线虫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设置诱木和诱捕器诱集褐天牛,调查林间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发生规律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确定褐天牛在余庆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雌雄性比为2.14:1;诱木的有虫株率为64%,虫口数量为(95.00±6.00)头/株;褐天牛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存在较多自然致死因子,对控制褐天牛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监测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对预测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余庆县 松褐天牛 诱捕器 诱木 监测
  • 简介:利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A-3型墨天牛引诱剂和南京生兴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诱捕器监测诱捕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墨天牛在江西省峡江县马尾松林区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大量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

  • 标签: 松墨天牛 引诱剂 诱捕 监测
  • 简介:双拥公园内栽培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其环境中昆虫的种类也很丰富,通过对双拥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进行采样调查,共收集到蝶类6科37属44种共1062只。通过调查基本掌握双拥公园中蝶类的多样与相似度情况,并分析了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的分布规律,为本公园保护与利用蝶类资源提供技术帮助。

  • 标签: 蝶类多样性 不同生境 相似性 双拥公园
  • 简介:为研究注干施药防治墨天牛幼虫的效果,以4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测定了施药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注干药剂林间防治后,对墨天牛幼虫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2%甲维盐5、10、15、20倍液,14%吡虫啉5、10倍液,0.3%苦参碱5倍液和5%噻虫啉5倍液防治墨天牛幼虫效果较佳,均达80%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4种药剂注干防治对马尾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2%甲维盐对松树的保护效果最好。

  • 标签: 注干防治 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 林间效果
  • 简介:连续3年在江西省境内,对枯梢病的分市、危害及病原菌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病原鉴定。结果证明枯梢病遍布我省6个地区、10个市及30余个县的火炬松林、湿地松林,从苗木到幼树仍至大树均可发病.发展迅速,危害较严重.已有成片死亡、马尾发病很轻。该病害病原苗是Diplodiapinea(Desm)Kickx。

  • 标签: 松树 枯梢病 分布 病原菌
  • 简介: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分布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区域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依据区域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一种引起属树木毁灭死亡的森林病害,寄主植物分布广,传播迅速,对松林引发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许多国家防治的首要对象,然而该病害在防控研究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综述了注干施药技术特点、防治材线虫病的注干药剂筛选及注干施药技术在林间对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作用。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注干施药 防控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根据全省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现状、传播规律和枯死松树分布等,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原则,将全省材线虫病防控区域划分为发生除治区、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预防区,并针对各防控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类型区划 对策措施
  • 简介:通过室内利用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对褐天牛进行毒力试验,得出其毒力回归方程,并确定100倍液为室内最佳持效实验浓度。应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1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剂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褐天牛成虫。考虑经济有效,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为宜。

  • 标签: 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 松褐天牛 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