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病虫防治组织方式的创新,绿色防控是病虫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二者融合推进就是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广泛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在绿色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统防统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统一组织实施,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作物病虫害 病虫防治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防控措施 组织方式 生态环境安全
  • 简介: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传毒媒介,2007年以来,连续五年在山东省发生严重,对玉米和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历年飞虱发生情况,目前发生虫量,结合该虫发生规律、近期气象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飞虱在鲁西南地区大发生,鲁南、鲁中及半岛地区偏重发生。

  • 标签: 灰飞虱 山东省 大发 水稻黑条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 警报
  • 简介:“癌症”这个词是人们最不愿意听到的词。植物也能得癌症,那就是植物病毒病和某些细菌病害。生产上能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很少,基本以防为主,发生后只得毁株重种。2013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出第一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有望攻克这个世界难题。经过一年全国大范围试验示范推广,“阿泰灵”防效高、增产显著的特点越来越被农民称赞,为了农业发展,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保绿农集团正加快全国推广步伐。

  • 标签: 植物病毒病 癌症 保绿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病毒蛋白质 试验示范推广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和乙霉威对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抑制活性,同时采用药液培养法间接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药剂对菌丝体糖、蛋白和电解质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如)在25℃下为37.42μg/mL,在5℃下为0.9840μg/mL,活性提高了37倍;乙霉威对供试菌的活性在5℃下较25℃提高了5倍。25℃下经纳他霉素处理8h后,菌丝体可溶性糖渗漏量为6.5mg/g,蛋白渗漏量为162μg/g,药液电导率为700μs/cm,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的0.1%吐温-80对照和乙霉威处理。不同处理温度之间,温度越低菌丝内含物的渗漏量越少。

  • 标签: 纳他霉素 灰葡萄孢 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
  • 简介:2013年10月31-11月1日,由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原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和山东省农药检定所联合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山东绿霸(全国第三届)除草剂论坛在济南胜利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陕西、湖北、广东、广西等17个省市的320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就当前形势下除草剂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讨论、研究,以促进除草剂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论坛由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杨理健所长致开幕词,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昭湧先生致欢迎词,行业的其他领导、专家对会议的召开表

  • 标签: 农药检定所 农药研究所 农药科学
  • 简介: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葡萄孢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 标签: 纳他霉素 多菌灵 灰葡萄孢 毒力 生物学性状
  • 简介:研究了新型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氧代环己烷基磺酰胺(简称化合物108)对葡萄孢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菌核产生等不同生育阶段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菌丝致病力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08对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及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6.90、4.70和4.11μg/mL;菌核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当药剂质量浓度达20μg/mL时,无菌核产生。经化合物108处理后的葡萄孢菌丝致病力下降,40μg/mL处理的菌丝致病力显著低于对照。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化合物108能导致葡萄孢菌丝萎缩、塌陷和变形,菌体细胞壁增厚、皱缩及分层。

  • 标签: 灰葡萄孢菌 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 抑制作用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以抑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指导,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从采自广西土壤的1株放线茵菌株GXWl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经质谱鉴定并与NcBInr蛋白数据库比对,认为其应为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phosphate—bindingproteinprecursor,pre—PBP),分子质量为39.18ku。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GXWl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

  • 标签: GXW1菌株 抗菌蛋白 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 锈赤蜡黄链霉菌
  • 简介:近年来,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graminearium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呕吐毒素)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此,深入理解病菌的致病机理和毒素合成机制对病害防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赤霉病菌 合成机制 致病机理 结合蛋白 浙江大学 ATP
  • 简介:基于人参样品基质特点,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PFC)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人参中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茚虫威和噻嗪酮5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0.03~0.18μg/kg)和定量限(0.11~0.59μg/kg),其定量限较中国国家标准GB2763—2016中规定的对人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5~1mg/kg)低3个数量级,5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1~500μg/L之间。在2、10、50、100和3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6%~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回收率较好且方法稳定。与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6份人参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未检出相应的农药残留。该方法为研发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人参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了思路,也为后续中国国家标准修订人参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快速滤过型净化(m-PFC)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人参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 多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