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与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与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与环境自然之真与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与之善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与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与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与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简介:此文是ScottSlovic教授专诚为本刊"生态文化"栏目撰写的论文综述。Slovic教授是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从事文学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研究。他是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的创始人兼首任主席、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ISLE)主编、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二十余年,是美国首个"文学与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设于内华达大学)的核心创建人之一,著有25部专著和逾百篇论文,曾在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多地讲学,在国际生态文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他的第25本专著《生态批评美学:语言、美与环境》(EcocriticalAesthetics:Language,Beauty,andtheEnvironment)于2018年出版。Slovic教授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波恩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客座教授,自2006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学者起开始访问中国,在中国多次讲学和讲座。
简介:2002年10月14日北京园林学会在北京市植物园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澳大利亚风景园艺学会主席,风景园林师尼尔·考克里先生作"2000年悉尼奥运会景观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学术报告。北京市园林局所属有关单位,各区园林局、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和有关大学风景园林设计等单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和有关园林科技人员146人参加了报告会。尼尔先生从悉尼2000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到建设以及为奥运会后的设施空间应用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指出奥运会组委会组建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因此,在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中成立了由园林园艺理事会主席、风景园林学科的教授、园林等方面专家咨询小组,以体育设施建设空间景观开发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抓住奥运会建设机遇,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注意对本地自然景观保
简介:一九九八年一月八日,北京园林学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礼堂举办园林学术报告会。70多个会员单位300余名会员参加。北京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园林科研所技术顾问陈自新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及有关技术对策探讨》的学术报告。陈教授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用翔实的材料和调研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及有关技术对策,受到了与会同行的好评。陈教授首先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背景和发展格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局部走向整体,向城郊一体的大范围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向发展;从管理体制上已初步形成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发展格局和在现阶段城市郊区已出现园林和农林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