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刺槐的起源与传播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为豆科刺槐属(Robinia)的代表性植物,起源于美国北纬43°-45°之间。原产地年降水量为1000-1500mm。7月份平均温度为20-27℃,最高温度30-38℃,1月份平均温度为2-8℃,最低温度在-10-25℃之间。刺槐于17世纪传入欧洲,20世纪初由法国传遍世界各地。我国于19世纪末从欧洲引入刺槐,故名洋槐。1900-1918年间,首先在山东半岛栽植,之后扩展到全国各地。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3°-46°,东经86°-124°之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刺槐已成为仅次于杨树和桉树的第三大阔叶树种。
简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野外实地测定了不同地理种源无患子苗期的光合及水分生理日动态。结果表明:3个参试地理种源无患子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都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不同种源地无患子苗期日均净光合速率浦城(5.301μmol·m(-2)·s(-1))〉德化(4.405μmol·m(-2)·s(-1))〉周宁(3.464μmol·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德化(2.530mmol·m(-2)·s(-1))〉浦城(2.097mmol·m(-2)·s(-1))〉周宁(1.701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周宁(1.769μmol·mol(-1))〉浦城(1.593μmol·mol(-1))〉德化(-0.039μmol·mol(-1)),浦城无患子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周宁无患子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引起3个地理种源无患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均为非气孔限制;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无患子光合能力及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