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70年代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了推广和发展,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人工养殖技术全过程.90年代以来,池塘养鳜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养殖产量的提高,鳜鱼病害发生严重,损失较大,所以必须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养殖鳜鱼要高度重视病害防治,在生态养殖的总体技术构架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 标签: 常见病防治 鳜鱼常见病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春夏季是金鱼鱼病的多发期,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几种金鱼常见病防治的方法。1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殖金鱼要勤换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冬季加水水温应高于原水温1~2℃,夏季应低1~2℃。其次,要勤清洗鱼缸,除去残饵粪便,为金鱼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第三,细心观察金鱼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金鱼粪便上有白色粘液或气泡时,证明消化不良,应减少投饵或停食4~5天。2常见病的防治金鱼一般聚群活动,若发现有离群独游现象,要引起重视,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金鱼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 标签: 金鱼 常见病 鱼病防治
  • 简介:泥鳅又称鳅、鳗尾泥鳅、真泥鳅等,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是主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它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的养殖“方兴未艾”。但大规模人工养殖时,常由于管理不善使泥鳅极易发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了养殖的积极性。下面将北方地区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叙述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是很低的。但由于泥鳅通常采用静水饲养,水质容易恶化,

  • 标签: 泥鳅 常见疾病 防治
  • 简介:1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偏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

  • 标签: 黄鳝 腐皮病 烂尾病 肤霉病 蚂蝗 毛细线虫病
  • 简介:1亚硝酸盐中毒1.1原因及症状多因马铃薯叶、萝卜叶、白菜叶、甜菜叶等青绿饲料堆置过久.或加盖焖煮而未充分搅拌,煮后焖放过久等,均会产生亚硝酸盐,猪吃了易引起中毒,猪越强壮吃得越多,中毒越快越厉害。患猪多在采食后30min左右发病,狂躁不安,前冲蹦跳,突然倒地,倒地痉挛,口流白泡沫,起卧不安,眼、口可视粘膜发绀,鼻端耳尖和四肢末端甚至腹部等处的皮肤呈紫蓝色,体温多数偏低,肌肉震颤。血液凝固不良呈酱油状。

  • 标签: 中毒病 亚硝酸盐中毒 防治 青绿饲料 血液凝固
  • 简介: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腿部及腹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预防:将蛙移入另一池中,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夏秋高温季节,每周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治疗:把重病蛙放进10%—15%的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或20%磺胺溶液中浸泡2天即可,轻度病蛙放入1%—1.5%的盐水中浸泡8分钟左右。

  • 标签: 美国青蛙 红腿病 胃肠病 水霉病 气泡病 病因
  • 简介:我国近年来养鳖业发展很快,广东省养鳖面积已超过700公顷,成为淡水名贵品种养殖的又一支生力军。1995年东莞市养鳖面积有210公顷,预计今年会发展到300公顷?养鳖业发展的速度这么快,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操作无规范,有一些技术问题还有待探讨,尤其是鳖的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措施不够完善,外地个别场死亡率高,

  • 标签: 鳖病 越冬期 养鳖业 病害防治 养殖 品种
  • 简介:近年来,龟鳖在食用、药用和宠物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致使龟鳖饲养业得以迅速发展。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畸形、变异等现象屡见不鲜.疾病种类亦明显增多,给饲主带来了众多的烦恼.现结合本人的饲养经验.把近年来龟鳖类动物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让大家分享。

  • 标签: 常见疾病 龟鳖类 防治 饲养过程 疾病种类 饲养经验
  • 简介: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病也相应增多,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严重地挫伤了渔民养殖的积极性。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现简单介绍鳜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白皮病发病时间一般在5~8月份,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由于操作不慎或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时造成鱼体受伤,病原菌乘虚而入。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蔓延,以至背鳍及臀鳍间的体表和尾鳍处都发白。最后病鱼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死去。

  • 标签: 鳜鱼 常见病 鱼病防治 白皮病 水霉病
  • 简介: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腊丁、昂刺等,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它以其肉质细腻、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的病害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对黄颡鱼的病原做了一些调查分……

  • 标签: 黄颡鱼 防治 烂鳃病 出血性水肿病 腹水病 车轮虫病
  • 简介:人们常把寄生虫性鱼病称之为侵袭性鱼病。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产,是制约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杀虫药物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原有的药物剂量已不能将寄生虫体杀死,新的药物剂量又较难掌握,为此,把近几年在治疗常见的几种侵袭性鱼病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同仁借鉴。

  • 标签: 寄生虫性鱼病 侵袭性 诊治 药物剂量 水产养殖 养鱼生产
  • 简介:春季水温回升,鱼类摄食活动加快,同时鱼病也开始增多。及早预防和治疗鱼病,对水族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现将春季观赏鱼常见病的防治介绍如下,供参考。

  • 标签: 观赏鱼 春季 症状 防治 小瓜虫病 水霉病
  • 简介:一、常见病毒病及预防(一)常见病毒病1、白斑综合症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胀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2、挑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由桃拉病毒(TSV)感染引起,症状是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全身暗红的症状,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无力游动或漂浮于水面,反应迟钝。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皮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感染后的幸存者一旦表皮蜕落,甲壳角质层出现黑斑化现象。(二)常见病毒病的预防措施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1)在放苗时,使用“加强型利生素”和“肥水师傅”“、单细胞生长素"培好水色,营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2)养殖全过程,每隔7~10天使用“加...

  • 标签: 养殖对虾 对虾常见 常见病害
  • 简介: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多生活于适温的鱼缸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干扰少,致使抗病能力较差,患病率较高,一直成为观赏鱼爱好者们最为棘手的事。因此,对观赏鱼鱼病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标签: 观赏鱼 鱼病防治 抗病能力 出血病 肠炎病
  • 简介:夏季是鱼病的高发期,如防治不及时,会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下介绍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防治方法 鱼病 夏季 鱼类生长 经济损失 高发期
  • 简介:夏季是鱼病的高发期,如防治不及时,会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造成损失。以下介绍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防治方法 鱼病 夏季 鱼类生长 高发期 死亡
  • 简介:1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捞鱼、运输鱼时,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寄生虫或霉菌侵入伤口,感染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絮”,从而使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鱼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 标签: 防治方法 常见疾病 观赏鱼 肤霉病 水霉病 白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