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种种原因,在2012年年底,我县的越冬水体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越冬户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全力抢救。经过全省水产专家和一线生产者的长期不懈探索,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冬季增氧办法,在此予以列举,供大家参考使用。

  • 标签: 鱼类越冬 解救措施 缺氧 东北 越冬水体 水产专家
  • 简介:厦门大学李少菁等在1984-1985年的三个不同季节里进行了切除雌亲蟹眼柄,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表明,切除眼柄可导致非生殖季节的亲蟹产卵。在自然繁殖季节里,切除眼柄的亲蟹可提前11-17天产卵(比未切除眼柄的雌蟹)。

  • 标签: 亲蟹 诱导产卵 青蟹 季节 自然繁殖 摘除
  • 简介:控制甲壳纲十足目经济动物产卵是进行这类动物养殖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可以刺激鲍鱼(Haliotisdiscus)产卵。然而人们对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甲壳纲动物产卵的效果却无从知晓。最近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对虾(Penaeusjaponicus)产卵的效果。

  • 标签: 产卵 对虾 动物养殖 经济动物 诱导 紫外线照射
  • 简介:本文应用高等哺乳动物血清补体B因子溶血检测技术检测仿刺参个体体内补体B因子。通过溶血法检测了健康仿刺参以及人工诱导化皮仿刺参体腔液补体B因子活性。结果显示仿刺参体腔液有补体B因子存在,且含补体B因子仿刺参体腔液溶血活性明显高于和去补体B因子体腔液的溶血活性。实验对仿刺参体腔液进行加热处理结果显示其补体B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分子,此特性与高等哺乳动物B因子特征相同。仿刺参体内存在补体B因子,它与脊椎动物补体B因子性质相似,在免疫旁路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补体B因子 棘皮动物 仿刺参 溶血活性
  • 简介: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率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孔雀石绿 遗传毒性 泥鳅 外周红细胞 微核率
  • 简介: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 标签: 太子河流域 鱼类 环境因子
  • 简介:发生于脊椎动物上的从相对简单的受精卵到高度复杂的幼体和成体这一发展历程,如同发生于其它胚胎上的历程一样,也遵循两个主要的基本机制。第一个重要机制是已经出现在卵和早期卵裂阶段的母本的和(或)爱精卵的成份(卵黄、类脂、生长因子等)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第二个重要机制一般可以认为是细胞的相互作用SPemann和Mangold(1924)年的关键实验(经典的“组织者”实验)显示,两栖

  • 标签: 形体构造 诱导因子 中胚层 两栖类 激活素 内胚层
  • 简介:2009年7月12日至10月21日和2010年5月1日至11月6日,水温23。31℃范围下,在3口2.72m×1.55m×0.72m、水深0.62m的水泥育苗池和3口1.2m×1.0m×1.0m、网目20目/英寸的小网箱中,分别放养100尾体长0.7~1.9口的新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niloticus)苗,投喂含不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EB)激素的饲料,以获得用于生产YY超雄鱼的XY转化雌鱼。结果显示,用100mg·kg^-1EB饲料投喂26d、36d、46d、59d和饲养102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分别为80.0%、93.4%、93.9%和94.0%,分别比对照鱼(54.8%)高25.2%、38.6%、39.1%和39.2%;用200mg·kg^-1EB饲料投喂24d和饲养188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为83.1%,比对照鱼(46.9%)高出36.2%。经Ⅺ检验,两次试验的雌性转化率差异均极显著(P〈0.001)。实验鱼和对照鱼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未见畸形现象。实验结束时两批实验鱼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小于对照鱼(P〈0.01和P〈0.05),未转化的实验雄鱼与对照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50)。综合分析认为,用EB诱导新吉富罗非鱼苗雌性化的适宜剂量为200mg·kg。饲料,投喂35d左右较为适宜。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EB) 新吉富尼罗罗非鱼 雌性化 成活率 生长
  • 简介:本试验利用紫外线辐射遗传失活精子,热休克诱导虹鳟雌核发育,确定了最佳诱导参数。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照射80s、卵受精后40min在26℃水浴下持续处理15min,雌核发育率最高,育成率为21.35%。利用白化体虹鳟品系金黄体色的显性性状作为鉴定雌核发育个体的依据,方法可行。

  • 标签: 虹鳟 雌核发育 紫外辐射
  • 简介: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6OF),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通路中GCLC、GSR、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及GSH的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72d的养殖结果显示:6F组GCLC的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GSR的表达活性均下调,6F和4OF组间显著下调(P〈0.05);GSTPI的表达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与饲料中(EPA+DHA)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6F组外,其余各组MGST1的表达活性均较6S组显著下调(P〈0.05),且MGST1的表达活性与饲料丙二醛(MDA)含量呈二项式关系,与6S组相比,其余各组肝胰脏中GSH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氧化鱼油引起草鱼GSH/GST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相适应,肝胰脏GSH合成相关基因和MGST1的表达活性下调,而GSTPI的表达活性增强。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和GSH含量随饲料中氧化鱼油的增加呈梯度变化。

  • 标签: 草鱼 肝胰脏 氧化鱼油 GSH 抗氧化系统
  • 简介: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 标签: 济南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 简介:雌性三倍体鲑鳟鱼已知是不育的,因而有利于水产养殖。本研究旨在对多种温度和水静压刺激处理诱导三倍体硬头鳟(Oncorhynchusmykiss的一种溯河回游类型)的效果加以对比。热休克和水静压刺激在各组硬头鳟卵受精后25分钟开始施行。热休克处理所用温度为26—36℃,持读1.25~20分钟;水静压处理所用压力为5.5~8.3×10~4KPa(1KPa=0.145psi)持续2~6分钟。三倍体的诱导率通过红血球细胞核长径的测定来计算。在26℃温度下持续20分钟的热休克处理和在7.6×10~4kPa压力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诱导出100%的三倍体比率(triploidrate),但是各组卵的成活率却与处理的强度成负的相关关系。因而三倍体产量(triploidyield)(即三倍体的诱导率与孵出时的成活率的乘积)在26℃下持续10分钟的热休克或6.9×10~4KPa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处理时为最好,分别是50.3%和49.9%。

  • 标签: 三倍体 热休克 压力刺激 不育性 硬头鳟
  • 简介:在过去20年中,人们通常在浅于200米深度进行商业底拖网作业,因为大多数渔业资源.聚集在大陆架,捕捞努力量受到渔船马力和渔具的限制。近些年来,传统渔具的迅速发展,商业渔船吨位的迅猛增加,有法定资格的渔业管理不足,已造成了严重的渔捞过度现象,小尺寸和幼龄鱼获占多数。

  • 标签: 捕捞 渔具 底拖网 幼龄 渔船 渔业资源
  • 简介:【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 标签: 团头鲂 浦江1号 生产数量 后备亲鱼 品种来源 选育方法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Ⅱ型猪链球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已发现的Ⅱ型猪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包括英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蛋白质片段和IgG结合蛋白、溶血素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上述致病因子的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的结构特点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进一步阐释.现对这些成果做一综述。

  • 标签: Ⅱ型猪链球菌 致病因子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面积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疾病发生频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综观我国鱼类疾病的研究现状,较多偏重考虑病原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研制使用,由此在水产研究和管理部门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养殖和管理人员识别疾病和用药科学水平,

  • 标签: 鱼类养殖 优质 生态因子 鱼类疾病 水产养殖品种 病理变化
  • 简介: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品种髓记号:GS-01—006—2010)是以从海南、广东等地收集的夏威夷亲虾繁养4代的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海南东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合作,经过8年连续7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海洋研究所 选育指标 生物育种 基础群体 养殖群体
  • 简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我国的主要对虾养殖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之一。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大多依赖从国外进口良种亲本,不仅花费巨额外汇,还可能存在难于适应国内养殖环境、生产不稳定等缺点。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养殖种类 种苗生产 南美白对虾 生长速度 饵料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