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
简介: 一、3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3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主要病害有鱼类水霉病、泛池、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和隐核虫病、鳖白斑病和腐皮穿孔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桃拉病及病因不明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鲢鱼、鲫鱼、鲈鱼、斑鳢、鳙鱼、鳖、对虾共10种;在局部地区养殖草鱼锚头鳋病、泛池以及鲢鱼、鳙鱼、鲈鱼水霉病发病率高于50%、鳜鱼烂鳃病发病率高于60%、对虾红体病发病率达到80%、红鳍笛鲷和高体鰤本尼登虫发病率达到100%;草鱼烂鳃病死亡率32%、鲢鱼泛池引起的死亡率50%、对虾红体病死亡率60%.……
简介:采用特殊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Brody生长方程等5种生长方程,拟合了乌伦古湖贝加尔雅罗鱼、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和赛里木湖新疆雅罗鱼等3种雅罗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这5个模型拟合贝加尔雅罗鱼的体长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0.012、1.1×10^-7、0.0001、0.002、0.0002,拟合贝加尔雅罗鱼的体重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0.34、8.4×10^-5、0.64、0.68、130.9,拟合高体雅罗鱼的体长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310.2、299.9、544.9、214.4、370.9,拟合高体雅罗鱼的体重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135698、18797、49660、125730、70046,拟合新疆雅罗鱼的体长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4.5、3.6、0.5、3.3、29.0,拟合新疆雅罗鱼的体重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7.2、5.4、827、69、329。结果表明:一般VBGF对3种雅罗鱼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同时对3种雅罗鱼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
简介: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北极七鳃鳗L.camtschaticumCOI部分序列82条、俄罗斯的溪七鳃鳗L.reissneri17条和中国的朝鲜七鳃鳗L.morii3条,共计102条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分析,以明确七鳃鳗属Lethenteron3个种类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单倍型检测发现,北极七鳃鳗共有14种单倍型,其中中国群体4种,俄罗斯群体11种,美国群体3种,大部分个体共享2种单倍型;溪七鳃鳗有3种单倍型,均与北极七鳃鳗共享;朝鲜七鳃鳗辽宁丹东群体和黑龙江抚远群体各独享1种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了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Hap16单独聚类外,其余15种单倍型无明显分化,聚为一支。单倍型序列分歧检测发现,黑龙江群体Hap16无论种内或种间,均与其他15种单倍型分歧达到种级(~2%)分化水平。因此,推测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为七鳃鳗属一个有效种,溪七鳃鳗为北极七鳃鳗的不同生态类型。
简介: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藻肥水型EM菌0.5mL、2.5mL或5.0mL,分别加入到200m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galbana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藻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藻、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藻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我县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品种在池塘内养殖获得高产高效试验情况。通过一年试验,初步摸索和总结出山区池塘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利今后进一步推广,从而不断优化调整本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简介: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和待定名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3、18.2和15.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9112、0.9190、0.84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分别为0.8900、0.8980和0.8250,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37和43。黑龙江茴鱼与下游黑龙江茴鱼的遗传距离(Ds)最小(0.9617),下游黑龙江茴鱼与待定名种最大(1.8427),3种茴鱼的Fst为0.1575(P〈0.01),远大于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的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种间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结合3种茴鱼种间稳定而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现状,支持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在属内各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地位。
简介: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培养基250mL,将氯化铁配制成Fe^3+浓度为0μmol/L、3μmol/L、6μmol/L、9μmol/L、12μmol/L、15μmol/L、18μmol/L、24μmol/L、30μmol/L,和36μmol/L10个梯度,然后在10000Lux光强和恒温28℃下连续培养16d,研究Fe^3+浓度对淡水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diosa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e^3+先是促进藻类生长,第14d时藻种吸光度最大,是起始浓度的80倍左右,15d后开始抑制藻的生长。这可能是引起藻类爆发、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此类问题时,也要考虑铁离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简介:试验将屡配不孕母猪36头分为2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Ⅰ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1)受胎率,试验Ⅰ组比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2)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