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纳米气体传感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而设计。

  • 标签: 纳米传感器 有害气体 气体传感器 检测 ppb级 设备集成
  • 简介:据报道,富士通实验室宣布,基于石墨烯应用的全新原理,他们成功开发出世界首个具有极高灵敏度的石墨烯气体传感。这项成果为研制可快速、精确测量气体成分的便携式设备铺平了道路。而这些设备可用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以及人体呼出的有机衍生气体的检测。

  • 标签: 气体传感器 石墨 世界 便携式设备 大气污染物 高灵敏度
  • 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一款海绵状纳米二氧化钛化学气体感应,其敏感度高,探测能力强,且成本更低廉。负责这项研究的萨曼博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化学气体感应只能测出3种不同气体,而这种新感应能同时测出10种不同气体,商业价值高。此外,目前市场上的感应核心元件多是用硅制造,价钱相当昂贵,而他们研制的感应的核心元件使用的是海绵状纳米二氧化钛,这使感应成本大大降低。

  • 标签: 化学气体 感应器 新加坡 高灵敏度 开发 纳米二氧化钛
  • 简介:加州理工学院工程师首次开发出一种光探测,它结合了2种分离技术——纳米光子学和热电学。纳米光子学可以在纳米尺度控制光,热电学可以直接将温差转变为电压-从而以高分辨率区分光的不同波长(颜色),包括可见光和红外波长。该光探测器具有多种应用.

  • 标签: 加州理工学院 光探测器 开发 纳米光子学 分离技术 纳米尺度
  • 简介:介绍了紫外光探测的发展背景、基本工作原理,并从光导型和光伏型探测两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Ga2O3基探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材料制备、掺杂等工艺参数对其紫外光探测性能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紫外光探测器 光导 光伏 GA2O3
  • 简介:美国制造科学国家中心(NCMS)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题为《2005年美国制造业纳米科技调查报告》。在NSF支持下进行的这项研究对美国制造业已经达到实用水平的纳米科技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 标签: 纳米科技 检测报告 科技工业 NCMS 国家科学基金会 调查报告
  • 简介:德国蒂森克虏泊公司设计出一种拥有高抗蠕变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合金。这是一种由镍、钼、钴、钨组合成的,用于制造气体涡轮的材料。添加20%的铬可使合金耐受高温浸蚀。铝和钛也可通过金属间化合物NiX(Al,Ti)的弥散作用提高材料的抗蠕变强度。但是这些元素必须细心控制,过高浓度的金属间化合物浓度可能使合金变脆,

  • 标签: 气体涡轮 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抗蠕变强度 机用 疲劳强度
  • 简介:系统介绍了CO2、SO2、NOx等几种主要酸性污染气体的处理技术,重点论述了活性炭在酸性污染气体治理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影响单一吸附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复合吸附技术的主要改性方式。

  • 标签: 活性炭 酸性污染气体 单一吸附 复合吸附
  • 简介:我国钻井岩芯的气体采集方法有了实质性创新。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技术人员研制出的两种适用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现场岩芯气体的采集方法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和采集气体样品的质量,并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采集技术 气体采集 钻井岩芯 创新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讨论了O2/C3H8摩尔比在2-9范围内时,火焰温度对TiO2晶型的影响,O2/C3H8摩尔比和火焰中TiO2颗粒浓度对含碳纳米TiO2碳含量的影响。用管式光催化反应,以液相沉积法将TiO2薄膜涂敷到反应石英玻璃管内壁,实验测量了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降解率。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传质方程,得到了一级速率常数。经讨论得出:当含碳量约为5%时,降解率达最大值,是无碳或碳含量大于10%的TiO2的2.5倍。

  • 标签: 火焰气相沉积法 含碳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 管式反应器 降解率 一级速率常数
  • 简介:EMS伊文达-费希尔(Inventa—Fisher)公司开发出1种新型聚酯反应技术,可降低生产聚酯原材料消耗,并可提高产率。这种称为ESPRE的塔式反应可使转化费用降低26%,提高销售收益22%,并使聚酯质量得到改进。该反应可灵活地用于生产PET、PTT、PEN和PBT及其共聚酯。

  • 标签: 聚酯 反应器技术 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装置
  • 简介:相变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硫系化合物薄膜的随机存储,被认为最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储。本文将对相变存储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现状及产业化趋势作以介绍。

  • 标签: 相变存储器 发展
  • 简介:在对彗星坦培尔1号173天空间追踪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飞行释放出一个称作撞击探测,并于2005年7月4日与彗核碰撞。铜在这个撞击中占有一半的重量。选择铜完成这一使命基于若干因素,其中包括铜的总强度足以穿过彗星外层表面。为使这个探测更加坚固,向铜中掺入了3%的铍。

  • 标签: 撞击器 核碰撞 彗星 美国宇航局 探测器
  • 简介:来自加州爱德华兹美国航空航天局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制造方法使“混合翼”飞行设计可以实现。这个制造过程从碳基复合材料杆开始。杆用碳纤维织物覆盖并缝合到位。织物用泡沫缝合产生横向结构,然后在织物内灌注环氧树脂形成一个坚固的复合结构。目前正在开发一个30英尺宽,二级增压结构用来验证这种制造方法,预计这将在2015年完成。

  • 标签: 飞行器设计 混合 碳纤维织物 美国航空航天局 碳基复合材料 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