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得40例健康青年女性和4名患有乳腺疾病女性的乳腺红外热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青年女性左、右乳腺组织的平均温度基本呈对称性分布,但右乳略高(0.11±0.16,P〈0.01),乳腺4个象限左右两侧的温差约为0.50℃。患有疾病乳腺的温度分布左右明显不对称。此外,研究初步发现健康青年女性乳腺温度分布的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而患疾乳腺则明显偏离正态分布,偏离程度与疾病的类型及发病程度有关。最后,初步给出左右乳腺的平均温差超过0.50℃提示乳腺组织潜在危险陛,为乳腺疾病的热图解读提供参考。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乳腺组织 温度分布 对称性分析
  • 简介: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现代影像学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它与x射线、B超、CT、核磁共振等显像技术成像原理不同,它不主动发射任何射线,只是被动接受热源所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处理后得到热源的影像。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不用接触待测物体。因此,对于一些高危行业,如核工业中元器件的检测将变得非常容易。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利用红外热像技术与显微技术的结合,制作一种红外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可以将出现故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板中数以万计的微小元器件的影像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分析出具体故障所在。因此,大范同电子元器件故障的快速检测将变得简单、快捷。

  • 标签: 红外热像 显微技术 红外显微镜
  • 简介: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和工业重要的诊断与检测手段。实际使用的射线源一般为宽能谱多色射线源,当多色射线穿过物体时,低能光子由于光电效应被优先吸收,因此使得射线能谱变窄。这导致CT图像的退化和杯状伪影的产生。本文系统分析了CT成像的物理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此方法包括三步,首先对投影图像进行散射抑制处理,其次是基于重投影的射束硬化校正,最后是基于小波变换的CT图像降噪处理。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CT成像 射束硬化 杯状伪影 校正
  • 简介:通过改进处理K-SVD算法得到DDELM-AE算法,之后再把该算法应用于物体特征识别中。研究结果得到:K-SVD算法的收敛速率较快,达到收敛的时间也显著比SAE算法更短,本文通过改进K-SVD算法之后使DDELM-AE算法的计算准确率以及计算效率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采用K-SVD算法可以达到76.3%的识别准确率,使用深度特征信息之后,可以使识别准确率升高至81.4%,DDELM-AE可以显著提高K-SVD算法的性能,并且加入多特征之后可以使算法识别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K-SVD算法 算法改进 图像识别
  • 简介:磁共振成像理论自1973年由诺贝尔获奖者PaulC.Lauterbur教授奠定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在硬件系统和成像方法上均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无创获取生物体组织形态、功能、代谢等多层次信息的强大医学影像工具。近年来,脑科学研究以及心血管与肿瘤等重大疾病精准诊断的迫切需求,对磁共振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以及信噪比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发快速、高分辨的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仪器设备成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质量临床诊断的关键。本篇综述将以成像信息技术为核心,从硬件系统部件和快速成像方法两条主线入手,分别介绍磁体、梯度、谱仪、射频等关键部件的发展和挑战,以及前沿快速成像方法的技术突破和高级应用,同时分析超高场磁共振系统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和面临的技术瓶颈。高场磁共振系统是医疗设备中涉及学科交叉最多、技术体系最复杂、门槛最高的领域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高端医疗装备制造的重要目标,因而实现快速高清晰磁共振成像技术创新突破、形成高场磁共振整机制造能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产业价值。

  • 标签: 磁共振系统 高场 高分辨 快速成像
  • 简介: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扫描成像,获取乳腺肿瘤温度分布等红外热辐射特征及其乳腺肿瘤的大小、内部血流等超声影像特征,探讨乳腺肿瘤的红外热图像特征,同时将红外热图像分析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影像技术的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肿瘤 红外热成像 超声影像
  • 简介:心电门控磁共振成像技术(ECG—MRI)是用心电图波信号激发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使心脏在心动周期的特定时相成像,因而能获得高分辨率的心脏影像。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电门控仪的设计原理,然后采用了预期性门控的方法对心脏进行成像实验,最后对比成像结果表明当MRI心电采集系统加入心电门控单元以后,在心电门控方式的扫描下,所获得的心脏图像质量明显增强,运动伪影基本消除。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电门控 心脏成像 预期性门控
  • 简介:很多研究采用分子信标技术来作为活体细胞中RNA表达研究的成像手段。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该技术易产生假阳性信号使得RNA的检测灵敏度显著降低。本文就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实现活体细胞中RNA的高灵敏检测来构建分子信标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分子信标 活体细胞 RNA 成像 检测灵敏度 高灵敏检测
  • 简介:1历史回顾生命电子学分会走过的30年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初创阶段(1988-1998)80年代初,在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潮中,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科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外,新兴的生命科学引起了人

  • 标签: 电子学 人体科学 生命科学 人体健康 中国电子学会 医疗器械产业
  • 简介:2014中国生命电子学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11月9日-11日在美丽山城重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联合协办。

  • 标签: 中国电子学会 学术年会 生命 医疗仪器 仪器仪表 生物医学
  • 简介:电子内窥镜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及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起来的立体电子内窥镜以立体图像观察人体内部,从而不仅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并且使内窥镜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手术中,对于微创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立体电子内窥镜中立体显示技术及其系统结构,描述了立体电子内窥镜的发展现状,并展示了当前前沿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中内窥镜导航系统的组成。

  • 标签: 立体电子内窥镜 双CCD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 简介: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那曲唑浓度的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分离分析阿那曲唑和内标物(地西泮),采用50%苯基甲基础酮毛细管柱(30m×0.53mm,0.5μm),以高纯氮(99.999%)为载气,压力为170kPa,尾吹为6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60℃,炉温为220℃.63Ni电子捕获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60℃.血样在碱性条件下,用甲基叔丁醚1次提取.结果:血药浓度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325~106μg·L-1.低、中、高血药浓度(5.3,21.2,53.0μg·L-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6.8%,87.0%,78.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20名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那曲唑2mg后,0.33~132h内血药浓度在2.8~53.2μg·L-1的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阿那曲唑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 人血浆 阿那曲唑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消息:在收悉岛津公司《镍-63用于气相色谱仪的豁免申请》后,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的有关规定和专家审查意见,经研究认为,岛津公司进口的电子俘获检测器(ECD,型号分别为:ECD-2010、ECD-9)中镍-63放射源的活度不大于3.7E+8Bq/台,虽为V类放射源,但由于其活度很低,且制造工艺具有固有安全性,对环境、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影响很小。因此,环保总局同意对上述型号电子俘获检测器(ECD)中镍-63放射源实行豁免管理。

  • 标签: 电子俘获检测器 气相色谱仪 岛津公司 国家环保总局 固有安全性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在制作新材料之前了解其性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般来说,一个尺寸非常小的材料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表征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所研究的固体材料越来越接近单个原子的尺寸。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最特殊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研究相对较大的样品,比如说那些能够放在手上并且能够达到纳米尺寸分辨率的样品。最新一代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够应对表征纳米尺寸材料的挑战。

  • 标签: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纳米尺寸 表征技术 新材料 反向散射 检测器
  • 简介: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反渗透的分离原理,及反渗透在食品、环境工程、纯水制备、海水的淡化、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反渗透 原理 应用
  • 简介:安捷伦科技于2009年2月24-26日在上海安捷伦科技分析仪器研制中心举办了"安捷伦微板流控技术及解卷积软件技术研讨会"。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石油、石化、食品、环境、商检、

  • 标签: 卷积软件技术 和解卷积 安捷伦科技
  • 简介:自从诺贝尔奖得主Sanger1977年发明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后,该测序法已独占商业性的DNA测序技术20年,虽然其不断改善的自动化操作已经大大加速了测序的速度,使科学家们能提前几年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并测出了另外几百种生物的基因组,但当前普遍使用的测序仪,一次只能读取1,000个左右的碱基,且DNA样品需要长时间的制备和分析,因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革命性的技术革新:高速测序技术。本文综述了DNA高速测序技术及DNA高速测序仪器的进展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速测序技术 DNA 高速测序仪器 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