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福岛核事故中,由于缺乏可靠的乏燃料水池仪表指示而影响了决策者对应急响应行动的部署,乏燃料水池的安全问题因此受到高度关注。福岛核事故后,各国通过经验总结对乏燃料水池仪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中关两国对于提高核电厂乏燃料水池仪表可靠性的相关要求以及美国发布要求的背景、命令的内容及达到的要求时间限期;分析了美国河湾核电厂对美国提高乏燃料水池液位仪表可靠性的响应行动;介绍了中国针对乏燃料水池液位仪表可靠性提出的要求,并对中美两国的改进要求进行了分析比较。
简介:非能动技术在核电工程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列举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可靠性分析目前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非能动自然循环的发展方向。由于非能动自然循环存在失效的可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非能动自然循环物理过程失效及其可靠性予以足够重视和积极研究;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运行过程中要能动与非能动相互结合,同时选择精确模型,完善非能动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实现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
简介:美国已重启核能计划,其中先进的核燃料循环计划是核能计划的核心。若这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可以消除人们曾担忧的核能开发中的三大问题,核扩散、高放废物的处置和铀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美国这一计划对我国的核能发展应有一些启发。
简介:核空气净化系统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空气中含有的放射性粒子和放射性气体的危害。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作为核空气净化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污染空间和环境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需要严格的测试以保证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梳理了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铀纯化/转化、铀浓缩、铀燃料元件制造、后处理)运行过程中放射性有害物质的特点,针对典型核空气净化系统研究了HEPA的特性与检测方法,分析了HEPA验收试验与监督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审评和监督提出了相应建议。
简介:对我国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测量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了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测量的要求及关键技术难点,提出了3种相关的测量方案,并比较了方案的优缺点。经过比较分析,基于一种探头型分析装置的直接测量方案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反映核电厂安全壳内氢气浓度,其发展趋势是应用于未来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厂中。
简介: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全世界对核安全理念和技术方法的反思,本文结合福岛核事故对概率安全分析方法进行一些初步探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简介:福岛核事故3年后,国内外大量经验反馈指出,为了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并在事故后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降低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目前的应急准备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国内外针对福岛后的应急准备改进要求,其次对我国3个典型核电厂对《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最后初步归纳了《应急准备改进的技术要求》关键点。本调研报告将为技术要求的最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国家核安全局及各核电业主决策提供参考。
简介: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的核应急特别是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各国从国家层面和核设施自身方面都提升了事故应对的措施,加强了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能力建设。本文在调研法国、美国、德国针对核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核电集团公司层面的快速救援力量在福岛核事故后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简介:放射性后果评价模式的验证和确认是目前开发评价模式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模式验证和确认的实用方法,并针对模式验证和确认中的难点提出几点建议。
简介:在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许多放射性污染物质,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非放射性污染物质,比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各种污染物的存在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污染场地修复的难度,混合污染场地修复是当前场地修复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总结放射性以及非放射性物质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混合污染场地修复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措施,对混合污染场地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介绍了国际国内极低放射性废物的定义以及活度上限值的确定依据,并介绍了国内外的处置方法,以期对我国的放射性废物分类管理、审评和监督有所帮助。
简介: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出随着核电质量管理的发展,《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已经难以发挥其指导和规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也凸现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修订。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加强核安全监管背景下,在有关上位法的出台和质量管理经验逐步丰富的现状下,完全能够完成《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的修订工作。
简介:本文采用γ谱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独居石、磷铈镧矿、钽铌矿和锆英矿冶炼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有毒重金属及重金属的存在物相。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固体废物可分别归类为极低放废物或低放废物;四种固体废物的镉、铬、砷浓度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水平,但是部分固体废物中的铅或汞浓度超标1~10倍,对人体健康风险不可忽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废物的部分放射性核素与重金属的物相结构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本研究为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对"实际消除可能导致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安全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正确理解HAF102—2016的安全规定的前提,也是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核安全目标的层次结构、内容范围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建核电的安全目标和HAF102—2016中提出相关的安全要求,提出了在我国核安全监管要求体系中定位方面的建议。
简介:论述了核事故应急演习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实践,分析了影响应急演习检验性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简介:介绍了四代反应堆的分类与特点,简述了第四代反应堆中唯一使用液态燃料的熔盐堆工作原理。基于与其他使用固体芯块燃料反应堆的比较,主要简述了熔盐堆更高的固有安全性特点,以及熔盐堆在燃料供应、废料最小化、防止核扩散诸方面的安全性优点以及熔盐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说明了由于熔盐堆较高的工作温度使用布雷顿循环,提高热效率的优点。基于熔盐堆的燃料循环,简要叙述了钍基熔盐堆在钍-铀燃料循环应用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
简介:核电厂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排放是放射性核素进入和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本文以目前商用核电厂的主要堆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压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来源、水质特征、核素种类和含量等。选取我国大亚湾核电厂和岭澳核电厂,具体分析其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废水量、核素组成和其他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特征。鉴于放射性核素的特殊毒害作用,需要加强对放射性废水的长期、细致的监测,并进行高效处理,以保障公众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新放射性废物分类草案的背景和内容,综述了新废物分类图的特点以及笔者对分类草案的几点考虑。
简介:以沿海核电建设为背景,描述了海洋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污染,从放射性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海洋生物的特点出发,指出海洋生物的非人类物种防护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上进行考虑。此外,提出了海洋非人类物种辐射防护的思路,也对我国海洋辐射防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简介:对于极低放废物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特点却非常突出--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且数量巨大.对于这些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各国都有不同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法国的实践,相信对我国的极低放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福岛核事故后提高乏燃料水池仪表可靠性的经验反馈
非能动自然循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美国先进核燃料循环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启发
核燃料循环设施高效空气过滤器使用问题的探讨
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测量方法分析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概率安全分析方法的一些思考
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核电厂应急准备的改进研究
福岛核事故后各国核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展研究
核事故应急放射性后果评价模式的有效性
放射性与非放射性混合污染场地的修复
浅谈极低放射性废物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修订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的放射性与重金属特性
实际消除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安全目标定位研究
确保核事故应急演习的检验性
熔盐堆的安全性介绍
核电厂放射性废水调研
解读IAEA新放射性废物分类草案
近海辐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极低放射性废物处置的法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