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实现酒花中3种有效组分——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的同步检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这3种物质的同步检测体系。采用ODS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乙腈-1%甲酸溶液作流动相,非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70nm和288nm。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3种物质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精密度好(RSD〈1%),回收率在93%~106%之间。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步测定酒花中的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此外,考察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用中等极性溶剂提取这3种物质的效果较好。
简介:生物发光标记以其可视化,便捷,快速,灵敏,可用于活体研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本研究通过CaCl2方法将实验室构建的带有青海弧菌荧光素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中,利用酶切和核酸电泳检测荧光素酶基因的存在,利用SDS-PAGE检测荧光素酶表达的情况,然后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值6.0,癸醛体积分数1.25‰,接种量1%,IPTG浓度0.1mmol/L,装液量50mL/150mL,温度37℃条件下,重组菌的发光度最大,即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6,IPTG浓度0.08mmol/L,接种量1.2%,温度36℃时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情况最好,发光度达1262.7。本研究中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在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简介:天然色素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天然色素产业已初具规模。到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8个品种。又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我国食用天然色素的年产量约为2.5万吨。其中主要产品有:焦糖1.8—2万吨/年,红曲米及红曲米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简介:分别采用FRAP法、DPPH法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液法比较了12种常见蔬菜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其总酚含量;分析了不同抗氧化活性指标同总酚含量以及不同抗氧化活性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种测定方法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苋菜、藕、生姜和蘑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而竹笋、黄瓜和胡萝卜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茄子仅有中等程度的FRAP值,却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蔬菜;洋葱在β-胡萝卜素-亚油乳化液法中表现出很强的活性,却是DPPH清除能力最弱的蔬菜.各种蔬菜中总酚含量相差很大,总酚含量最多的是苋菜,达到(163.71±4.47)mg/100g,而最少的是黄瓜,仅(13.26±1.65)mg/100g;3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总酚含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程度不一,FRAP值与总酚的相关度最大,即R2=0.8086.结论:不同蔬菜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且与测定方法有关.
简介:建立海产品中34种多氯联苯和76种农药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用乙腈为萃取溶剂,均质法均质提取样品,盐析法除水,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收集26-50min流出液,在线浓缩。用气相色谱柱(DB-1701)分离后,在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质谱检测。在1.0-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LOD)0.05-108.43μg/kg。空白样品添加回收率51.6%-120.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0.84%-24.5%,回收率60%-110%,目标化合物为106种。该方法通用性强,选择性好,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动物源性海产品中多残留的日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