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宝鸡地区大暴雨多出现于7~9月,地区的西北部~东南部为大暴雨高值区.大暴雨前期的高空环流多为副局与高原槽或蒙古低涡型,两高一低型;地面形势多为锢囚锋和秦岭静止锋两类.

  • 标签: 大暴雨 时空分布 高空环流 地面形势场 宝鸡
  • 简介:智慧地质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现和总结地质演化的时空规律,判断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集海量专家认知于一体,认识水平可最大程度的符合或逼近地质自然规律,从而使地质成果以智慧的方式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具体内涵表现为实现地质调查监测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地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统一化、地质数据分析应用的智能化、地质成果产品服务的精准化。北京市通过不断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搭建由感知到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智慧地质的雏形。智慧地质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地质理论基础、做好信息平台基础搭建是智慧地质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 标签: 智慧地质 云计算 物联网 信息化 北京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气象部门提供预见性的信息服务。这种需求,推动气象部门不断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扩大信息覆盖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地把气象预报预测信息传播给公众。本文对气象信息媒体传播的重要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 标签: 气象部门 信息媒体 信息传播 经济社会 信息服务 现代技术
  • 简介:就地震观测工作中的震级误差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指出影响震级误差的原因,不仅与地震观测仪器的频谱特性有关,还与震源辐射的能量谱、震源的应力状态和震源深度的不同以及地震波震相、频率等有关,并对如何减少震级误差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 标签: 震级 误差分析 地震观测
  • 简介:对海北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77—2006年共3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海北地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海北地区 雷暴 特征
  • 简介:以浙江省5-7月降水异常EOF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作为界定浙中北梅雨区域的依据,选定浙中北梅雨的代表站,结合逐日日照、副高脊线位置提出了一个重新划分浙中北梅雨的标准,分析了与现业务用梅雨资料差异,并初步统计梅雨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入梅早梅雨强度易偏强,入梅迟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早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迟梅雨强度易偏强;浙中北梅雨要素年际差异大,但梅雨强度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特征。

  • 标签: 梅雨 划分标准 EOF分析 统计特征
  • 简介:由于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地势平坦,多为戈壁,地表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少雨,与青海其它地区的气候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将重点分析风的时空分布状况。风是描述空气质点运行的基本因子,它能够输送、稀释污染物,使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掌握城市风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区布局是一个

  • 标签: 格尔木市 初步分析 年平均风速 风向频率 风速频率 城市规划
  • 简介:对1970~1990年共21年41次川西高原雪灾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探求川西高原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畜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川西高原 雪灾 天气研究
  • 简介:本文对矿区塌方地质构造的分析表明,矿井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山东陶压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曲线、∑E1/2—t曲线、∑L—t曲线及No—∑△t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依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 标签: 塌方 地震 异常变化 煤矿地质学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所“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项目把全球划分为一个多层次的地理和地质单元系列,以便于组织、评估和划定评价区域。这些单元由大到小分为大区、地质区、总油气系统和评价单元。大区用作组织单元,地质区用作确定优先次序的手段。大区和地质区并不是主要的评价实体,但是评价结果在这个层次上进行汇总。

  • 标签: 地质调查 油气评价 油气系统 单元 地理 划分
  • 简介:  近年来水稻籽粒镉积累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关于水稻籽粒镉与镉污染土壤的关系研究很多,但大部分是阐述水稻籽粒镉的积累与分配,难以从区域层面上评价土壤镉污染对水稻籽粒镉含量的影响,直接制约着调控措施的制定.……

  • 标签: 环境科学 可交换态 水稻籽粒 统计模型
  • 简介:2009年2月19日至2月26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在福建德化县境内发生了170次小地震序列活动,其中,最大震级为ML2.7。从震区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2006年发生的最大震级ML2.0级德化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与北东向断裂带吻合,可能是该断层的应力调整,并且该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参数 震源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煤田近年来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形成大面积采煤沉陷区,破坏了草原原有植被和生态环境,损毁了部分草原,污染了环境,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地治理模式,尽快使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治理恢复,土地得到利用,努力实现矿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采煤沉陷区 治理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基本以定额方式做招标预算文件,定额计价模式已使用多年,其存在的问题被人诟病。政府推出的造价改革方案可缓解当前局面,但改革工作推进不易,仍存在诸多顾虑,本文主要就改革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阻力,提出改革工作如何更切实际地落地的初步工作思路。

  • 标签: 工程造价改革 阻力 初步工作思路
  • 简介:利用2000~2010年逐3h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的NCEP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大连海雾发生时各种大气环境要素特征,确定有利于海雾生成的环境要素条件,并以此讨论海雾的成因和性质。同时,统计分析了大连海雾的年际变化与季节特征,对造成大连海雾异常偏多与偏少时的环流形势与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海雾生消的环流形势和海雾的水汽来源,以及海雾的性质成因。结果表明,大连海雾多发于春夏2季,其中尤以5~7月为海雾多发期,而在秋冬季很少发生。海雾主要出现于下半夜至上午前(从02点到11点),其中清晨05~08时最多,其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风速在2~8m/s之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最有利于大连海雾的发生。当预报海雾发生时,T-Td〉0.6℃时,判断能见度〉300m;T-Td〉1.1℃时,能见度一般〉500m;T-Td〉2.1℃时,能见度〉800m。海雾在1008hPa时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当气压〈995hPa和〉1030hPa时,基本上没有海雾的生成。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海雾的年际变化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海雾发生频数与副高西侧的偏南季风气流相关,当副高增强时,西南季风气流可以直接将热带洋面的水汽输送至大连地区,这样的平流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时,在大连海域形成海雾。

  • 标签: 大连 海雾 统计特征 形成机理
  • 简介:对嘉峪关台1971~1992年记录的不同方位的300个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后认为:发生在嘉峪关台SE方向的地震合成方位异常显著,特别是肃南地区的地震嘉峪关台记录存在明显的初动方位异常,异常夹角在60°左右。认为这与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以及河西走廊内部的活动断层有关

  • 标签: 地震 方位异常 嘉峪关
  • 简介:本文利用青海省均一性、代表性都较好的5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1996年的历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本省各主要气候区的温度、降水异常状况。结果表明:本省各地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的年份较为一致,而降水异常则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 标签: 气温 降水 异常分析
  • 简介:从全省地质勘查工作布局、地质勘查资源配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现状研究出发,分析了目前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如何规范地质勘查秩序的建议。

  • 标签: 地质勘查 秩序 工作布局 资源配置 监督管理
  • 简介:气候与家畜生产的关系密切,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持续高温对家畜的生活和生产力都有明显影响。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禽类,都是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的体温,必须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家畜处于炎热环境中,畜体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

  • 标签: 畜禽生产 畜体 恒温动物 家畜生产 母猪妊娠 总产仔数